兰州浮桥
明朝洪武五年(1372),征西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为了行军方便,在兰州城西七里处的黄河边上,建造了一座浮桥。过了四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于城西十里处,以通往来,称“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1385),兰州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城北的白塔山下。
浮桥,其实就是用浮在水面上的一排大船连成的桥,它采用大木船24只,横排于河面,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处,搭檩木连接,上面再铺上木板,并以栏杆相围。在黄河两岸矗立长5.8米、直径0.41米、重达10吨的铸铁大柱四根,人们称为“将军柱”.将军柱上系着两根铁缆绳,各长120丈,牵拉着木船,以维护浮桥的稳定和安全。
兰州黄河镇远浮桥,自建桥500多年间,曾数次被黄河洪峰摧毁。史料记载,清咸丰八年和十一年(1858、1861年),三年两次,黄河暴涨,冲毁了兰州镇远浮桥。
这座被誉为兰州古“八景”之一“降龙锁蛟”的镇远浮桥,每年冬拆春建,年复一年,历经523年,直至1909年8月19日黄河第一桥--兰州铁桥建成,才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兰州黄河镇远浮桥的建成,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创造。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曾引用清代王光晟《冰中行》中的诗句“天下神桥此第一”来形容镇远浮桥。
今天,兰州黄河上已有桥梁十几座,造型各异,蔚为壮观。天堑变通途,镇远浮桥只能从历史的相册中一窥其风姿,唯有南岸遗留的一根将军柱仍傲视古今。
据《兰州民俗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