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肃府本》刻石

时间:2013-10-11 08:42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秦明智 点击: 载入中...

肃王府翻刻石

 

肃王府翻刻石

 

  《淳化阁帖肃府本》摹刻于明朝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瑛为肃庄王,赐予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代之宝,私藏内库二百余年。肃恭王曾将它去到前宫习书,题云:"勉夫小子云,不许与人。"足见其珍秘之深。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陕西右参政(当时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分巡临巩道张鹤鸣,得例子崇藏枣木版,向肃宪王借肃府祖传《淳化阁帖》校队,见其:"浓嫣遒劲,神彩泛溢,大不类世所传本。如古法帖数段久已缺文,而兹独全,确为宋脱无疑。"恰好此时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招师徒来兰,因请其双钩。肃宪王绅尧遂令温、张二士重摹上石,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刻石未成,宪王先薨,世子鋐继承父志,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竣工。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一百四十四块刻成。富平石一名"铜馨石",产于陕西富平县,石质坚润,击之有铿锵声,用以镌刻碑帖,锲口平齐,历久如新。该帖刻成后,藏于肃王府书园尊训阁,称《肃王府本》,又称《尊训阁本》,亦名《兰州本》。


  《肃府本》帖石高宽参差不齐,石高27.8厘米,大部分两面刻文,也有只刻一面的。标题、卷数悉如宋本《阁帖》。惟卷九末尾脱失"塞仰料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致此佳也"三行十八个字,不同于此卷传世本。各卷卷尾除照摹宋本书篆书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卷五末照刻元至正十年张瑁、李仪、吴溥等于杭州西湖同观款。卷五、卷六、卷七末尾有弘治五年肃恭王从内库取出临习款。卷十末有肃先王书款。各卷(不包括卷九)照刻祖本卷数版数号,散在字里行间,灵"一二"、"二五"、"七十九"、"八三"等。《肃府本》还附有二十八人的题跋,用木板另刻一册。帖石之后仅刻肃宪王、张鹤鸣、世子识多鋐、王铎等数跋而已。


  《肃府本》摹勒俱精,最得宋拓本的原貌。倪苏门《古今法论》云:"淳化贴在明朝,惟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石,所费巨万,今市本相去天渊。"陈奕禧〈皋兰载笔〉说:"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石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人称"新旧不爽,毫发俱在,与宋本无异",诚不过誉,在明朝重摹阁贴中享有盛誉。


  由于《淳化秘阁法贴》真本传世极其稀少,所以《肃府本》据《宋贴本》刻的《阁贴》十卷已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宋刻原拓本了。《肃府贴本》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一至八卷摹自《阁贴》宋拓原本,各字笔画丰腴方整,笔力遒健奔放。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翁方纲在鉴定一本有银锭纹的拓本时说:"肥厚与肃本相近,而笔势颇方,闻之初拓宋本亦肥而方也。"孙承泽《闲者轩贴考》云:"近人多不识阁贴,某家宝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如潭、则太瘦,临江则太媚。"孙承泽,明末清初人,他家曾收藏过被称为真宋本的宋代内府原刻原拓《阁帖》卷六、七八三册。所谓"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当是指这三册而言的。他还专以卷版号为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本刻卷数在上,版数在下,惟此本卷数版数皆相连属……他本卷数字比帖中字小而瘦,此本卷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浓。"笔者有幸从兰州碑林流萤主任处借得《安思远善藏本碑帖选》一阅,此本首选的就是曾为宋成泽、李瑞清收藏过的真宋本《阁帖》卷六、卷七、卷八王羲之书。此卷每卷有王 题签。卷六有宋人题跋。卷八又有南宋丞相王淮题跋:"观淳化法帖,用潘谷墨作蝉翼本,笔下锋锷隐见,有若真迹,诚可宝玩也。"将此三卷与《肃府本》对校,一点一画、用笔粗细、转折、筋骨、形貌,如初一辙。惟真宋本德用墨、神韵,较之《肃府本》则更胜一筹。二者所刻的卷版数字的大小、位置也相符合,且皆有截去半字的痕迹。虽然无法证实次三卷就是《肃府帖》德祖本,但也足够说明《肃府本》前八卷是得《阁帖》原本的真传了。


  二,《肃府本》卷九不同于其他各卷,笔画较细瘦,且无原刻卷版数,张建题跋云:"然第九卷尚非原本,温伯坚请并勒之石。盖独九卷已非世有,而附此卷与诸卷中,其真赝自别"(《泉帖》补配的。


  三,《肃府本》卷十的笔画比前八卷发见肥硕,其中原刻卷版号有一部分没有截去半字的痕迹。也不是摹自祖本阁帖。翁方纲曾以南宋《修内司贴》对校。认为该贴卷十是《肃府本》第十卷的祖本。


  《肃府本》的摹刻者温如玉,子伯坚,苏州人,工书法,习真、草、隶、篆各体。曾游学吴越、荆楚、赵燕、秦陇,致力于金石文字的搜索和整理,对钧勒碑帖有高深的造诣。张应召,字用之,山东胶州人,善书画,复师事温如玉,习金石镌镂之术,师徒二人受肃王之命重摹《阁帖》,经过"纸凡数易,石必再更",如达摩面壁的七年辛劳,终于完成了这一千古不朽的文化盛事。


  《肃府本》刻成二十年后,即遭到明、清战乱的严重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后),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版,复成完璧。帖尾刻"顺治甲午年岁,张正言、正心承广陵陈曼仙、泽毛香林二师教补摹上石"隶书三行。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吴三桂叛清,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平凉响应,遭将攻陷兰州。曾用帖石做马槽,《肃府本》又遭一次浩劫。此后历经沧桑,使帖石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存帖石一百四十一方。


  自《肃府本》刻成之后,由于各个时期贴石的完惨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几种不同时期的拓本大致可分为明拓本、清早期拓本、民国拓本等五种。明拓本完好无损,仅有几处有细纹。清早期本系指顺治十一年补刻后的拓本,清晚期本即咸丰至清末的拓本。


  清代重摹《肃府本》成帖的有三家。其一,《费甲铸刻本》,顺治三年,陕西费甲铸按肃府本初刻拓本摹刻一部,并照刻肃本所附二十八后跋,置于西安碑林,亦称《西安本》或《关中本》。卷末刻"顺治三年丙戎长至月关中费甲铸重摹上石"隶书款。该本摹刻的笔画较肃本略瘦,摹刻严谨,神韵犹存。其二、《溧阳虞氏重刻本》。一九八0年前后,听南京博物馆的同志说,江苏溧阳县保存有一部《淳化阁帖》刻石,但不知是何种版本?一九八四年春,笔者与徐祖蕃先生同道副江南访帖,在溧阳文化馆同志的陪同下驱车直奔水乡别桥镇。一间名虞氏宗祠的大屋,坐落在大众多庭院的包围之中,低洼潮湿,电灯已坏,只有一方窗户透进几缕光线。帖石一百一十五方(多方已石刻帖文二版)镶砌在四周墙壁上。经细审,该本是按肃府早期拓本重摹上石,每卷末照刻肃府本刻款识。帖文摹勒尚佳,惟石多残泐,据说将搬迁到溧阳县妥善保管并展出,其三、《清拓重刻本》。我们在南京博物馆见到一部刻于顺治十八年的肃府帖重摹本,照刻《肃府本》款识。据祖本有多处残破,是《肃府本》经补刻后的拓本。该本摹刻不精,提款文字已有疏略之处。迄今为止,《肃府本》已发现三种子本,且其中两种油帖有帖石存在,可算是《淳化阁帖》流传中的一大奇迹,亦可见《肃府本》影响之深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书法艺术在甘肃若干重大发现
  • 古代书法艺术在甘肃若干重大发现
  • 肃府本淳化阁帖
  • 肃府本淳化阁帖
  • 天下第一贴:宋本《淳化阁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