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贴》,是宋太宗赵昊出内府所藏各代墨迹,于淳化三年(992年)命翰林侍书王着编篆,摹刻在枣木板上,汇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法帖。因其秘藏宫廷,故又称《淳化阁法帖》。此帖拓本仅供朝廷赏赐大臣,由于过早地毁于火灾,流传极少。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四子朱(木+英)为肃王,赐宋拓《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世之宝。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绅尧令温如玉、张应召将宋拓《淳化阁帖》通称“肃府本”或“兰州本”,石高27.8厘米-34厘米,宽36.5厘米-40.5厘米,厚6厘米-8.7厘米,大都为两面刻字,也有仅刻一面的。是我国书法史上现存的时代较早、摹刻精致、保存良好、颇具影响的部大型法帖原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淳化阁帖》,内涵丰富,包括篆、隶、草、行、楷各体,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一部珍贵资料。全帖共10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收进自汉至唐19家帝王的书法,其中以章草和唐太宗、唐高宗的草书,具有较高的书法和史料价值。第二至第四卷为历史名臣法帖,收入自东汉至唐代67家的作品。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收有自苍颉至张旭等17家的书法,虽然其中大部分有争议,但也有不少可供借鉴的佳作。前五卷共收进185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第十卷为王献之书,共计237帖,汇集了大量的二王书法作品。
此为兰州碑林所藏《肃府本淳化阁帖》清代拓本之节选,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