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广场残着千年的战争记忆
靖远县乌兰镇,历史上曾一直为隶属于犬戎、羌、氐人的游牧场地。在秦昭王将西部疆域扩充至黄河东岸后,又成为党项、突厥、吐蕃、蒙古、回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杂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上演着一幕幕争斗、杀戮及妥协,也留下了数不清的人文景观及古迹遗址。今日的乌兰镇,正以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历史韵味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雨中的靖远县城依然是印象中那样的美丽,这让我想起曾在这里上学时情景。西关到东关,是每天必走的路。东关有一座清真寺,每隔几天便能听到悠扬的颂经声。西关的邮电局也是经常要去的地方,只为了阅读门口每天及时更新的那几张为数不多的报纸。在它们中间,便是新华书店,紧临着的是那座气势磅礴的钟鼓楼。
乌兰山上有不少立有塑像的古老庙窟是经常玩耍的地方,北面一直延伸到一泻千里的黄河岸边,向东望去,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川。正因为傍着黄河,这里也成了甘肃境内极为富庶的县区之一。
乌兰镇位于这座县城的心脏地带。新华书店、邮电局、钟鼓楼、县委县政府、汽车火车站等城市所属的核心机构设施均位于这个镇中。乌兰宾馆是县城中最豪华的宾馆。工人文化宫和乌兰山古迹园是春节及元宵等节期间全县人最爱去的地方。
人世沧桑,时移事易。踏访乌兰镇,风景这边独好!一代又一代先民们在这块富有灵气的土地上创造着历史文明,留下了灿烂的人文遗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让人回味无穷。
古往今来话乌兰
时间的长河在静静流淌,让我们在大秦帝国的臂弯里悄悄观瞻一会儿!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乌兰终于挣脱羌氐的束缚,投入华夏文明的怀抱。自此,它的血脉便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而在此之前,乌兰及整个靖远所在之地一直是羌、氐、戎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场地。浩浩荡荡的黄河格外垂青这片广袤的土地,丰美的水草自然极其适宜于羊群的生息繁衍。这里现存着新石器时代的吴家川岩画中就有大角羊和无角羊的形象,这足以说明乌兰养羊历史的悠久。靖远能够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有名的羊肉之乡自有其道理。
吴家川岩画是乌兰春秋时代当地人游牧生活的反映,红嘴子出土的大量彩陶则将这里的历史向前推移到距今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阅览历史可知,直至有秦之前,乌兰一带一直为戎氐的地盘,这些少数民族依靠这片丰茂土地上放牧的羊群所提供的高质能量,不断侵扰秦朝边境,至使历代秦主“临河西望,慨然长叹”。直至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始置陇西、北地、上郡”,乌兰镇所在地纳入秦朝疆域。开皇大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彻底解决边界之扰,派蒙恬将三十万众北筑长城于河南岸,今靖远南岸边墙与高处的城堡和烽燧,据说就是明代重筑于秦长城基础上的。
自汉代以降,包括乌兰所在的黄河地带始终成为中原地带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公元前205年,刘邦控制陇西、北地、上郡后,靖远地属北地郡。114年,汉武帝从北地郡分置安定郡。郡下设县,便有了祖厉县,是为今靖远县也。祖厉县名,以城西南有祖厉河而得。到东汉安顺帝时,凉州羌祸炽烈,县城纷纷内迁,祖厉县治方移至今县城所在的乌兰之地。
由于地处羌、月氏、党项、突厥、蒙古、汉等多民族的交汇之地,这里一直乱象纷纭,兵戎迭见,人民无百年休养之生息。尤其丝绸之路北线的开通,使靖远成为丝路重镇之一:这里是中原地带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要道,黄河如带北横,乌兰山在南伸展,屈吴山在东为屏障,护卫着异族的入侵。当古丝绸之路向西延伸时,渐渐在乌兰镇红咀子村附近形成了交通要津和戍险隘——虎豹口渡口。
陇上自古多兵戎,铁马金戈常相闻。靖远自西汉设县到明末的1700多年间,这里从未安稳过,南北之朝不须言,即使至隋一统,党项、突厥仍时时来扰,自唐延宋至明,这里或沦于吐蕃、可困于西夏,或扰于鞑靼,或隶于金人,几乎战乱不断,政局更迭频繁。直到清代之后,才开始长久保持安宁,而人口才逐渐繁衍起来。
江山代有才杰灵
靖远县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秦于灭义渠戎后,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西汉武帝元鼎三年肇启了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东汉时期及三国时期,属武威郡。南北朝时置为会州。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称谓频繁更易。明朝设为靖虏卫。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年改称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民国三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属地的频繁更易和边地战乱迭起的特点,给靖远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古迹文化、游牧文化、农垦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汇集成乌兰古镇独具观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域人文景观,也形成了靖远巨大开发潜力和丰富独到的旅游资源。黄河带两岸,屈吴襟三陇,大浪逗天险,中流拥砥柱,一川烟霞,百顷碧畴,乌兰春嶂,月河晚照。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先贤俊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钟鼓楼是靖远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古建。整个钟楼为砖基3层木楼,楼体建筑东西五间,为歇山顶,斗拱结构,面阔20.8米,进深11.7米,总体高度17米,整个建筑红柱灰瓦,飞榆高啄,气势雄伟。钟楼面南背北,雄居城市中轴。正前方一片不大的广场,一条宽阔的马路与楼下通道相对,向南一直延伸向乌兰山脉。山尖处一座古色古香的亭阁与钟楼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穿行于钟楼座基下大可通车的洞门,一股清凉扑面而来。仔细看去,青砖垒成的拱形墙面是白青斑驳,似乎还有水滴渗出。据称楼上原来悬有数千斤之巨钟,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所铸造,一旦撞击,声响云霄,可远传至十余里之外,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巨钟如今失传,可谓一大遗憾。不知道这座古建共花费了多少块砖,多少条梁,多少根檩柱,多少根木椽,也说不清钟楼上栖息着多少只紫燕,但我知道这座建筑历史久远。现在这座城市凡是举办一些大规模的综合性和群众性活动,均在此楼前进行。
“虎豹口中渡天堑,忠魂依旧惊河涛”。站在古渡口,似乎听到有隆隆声自天边遥遥传来,是黄河奔腾的巨浪?是历史前进的车轮?还是时光深处铁马金戈的回放?在这里,可以感悟到了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也体味久远的辉煌给这个渡口所刻印下的刻骨铭心。
虎豹口,一个生龙活虎的名字,一个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渡口。这个东距县城4公里,位于乌兰镇红咀子村的渡口,自秦始皇时起便成扼守黄河的古渡之一。当蒙恬此击匈奴,收复黄河以南之后,便在这个渡口旁边筑成沿黄44座城池之一的袓厉城。丝绸之路开通后,北线中的一条便是从平川打拉池到杨稍沟、红沟,并经靖远县城后最终取道虎豹口渡过黄河后历吴家川,过脑泉、兴泉堡、宽沟而踏上长长的河西走廊。虎豹口为丝绸古道上的交通要渡和古代军事上的戍守关隘,历来为兵家所看重。关于这个渡口的繁忙景象,清代光绪年间知县储英翰曾于渡口原址勒石立碑,亲撰《河包口官渡纪》予以详尽记载。到1936年10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县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便是从此突破国民党的防守重兵,强渡黄河北上,开始走上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的。
当我们一行赶到虎豹口时,天正在降着大雨。是在行一场洗礼,还是要以这种方式昭示着什么?瓢泼大雨中举目四望,远处山峦翕然对歭,奔腾的黄河被西侧的山体伸掌一推,豁然拐了一个大弯,虎豹口便被这个大弯轻轻拢入环抱之中。不远处静立着两座石碑,一大一小,一繁一简,大碑基座上镌刻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几个大字,上面矗立着塑有3名红军战士顽强划桨渡黄河的形象,小碑正面上书“虎豹口”三字,背面为一则碑文。
雨还在继续下着,仍然很大,整个虎豹口笼罩在一片迷朦之中,屹立如磐石,纹丝不动,守卫着这一方神圣的土地,而我们又该出发了。
开发羊产业提振县域经济
靖远人一直认为他们生活的城市与兰州是一对孪生同胞。兰州有个皋兰山,靖远有个乌兰山;兰州有个兰工坪,靖远有个河靖坪;兰州有个桃树坪,靖远有个寺儿坪;兰州的黄河穿城过,靖远的黄河也穿过了城;兰州黄河上有铁桥,靖远黄河上的桥也是铁的;兰州市东面曾是飞机场,靖远县的飞机场也设在城东七里的沙河沿;兰州市西为雷坛河四墩坪、靖远县城西则有祖厉河、河靖坪。甚至兰州市南五泉山寺庙罗列,靖远县城南便是乌兰山风景区;兰州市北滨黄河,靖远县也是北依黄河;兰州市东北有雁滩,靖远县东北有个武家滩;兰州市整个市区东西狭长,靖远县城也是东西狭长,而且都有东西两关……正由于靖远和兰州在地理位置上有这么多的相似性,致使抗战期间日寇飞机就曾将靖远当成兰州而狂轰乱越炸。
但靖远并不是兰州的影子城市。从严格意义上讲,靖远虽然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但没有兰州那么鲜明的移民特征。当地人在自身久远的历史变迁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根深蒂固。
靖远当地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在车站街头小巷,很容易就能看到推着三轮车或小推车兜售商品的孩童。据称目前的靖远人中,每10个中就有6人在经商,因此靖远的商业氛围相当浓厚,西关和钟鼓楼后面的广场曾经是相当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今天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临街的住户将自家的院落和住宅改造成商铺,闷声不响地将生意越做越大。在兰州的东部市场,就有不少将服装、电器等生意做得颇具规模的靖远人。
与兰州不同,靖远不少地方适宜于种植水稻。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黄河流经靖远154公里,沿黄灌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自1972年开始引进水稻试种至今,已有33年的栽培历史,面积已发展到3.3万亩,成为甘肃省主要水稻产区。
当然,靖远的另一大特点是盛产羊肉。靖远羊羔肉不仅在甘肃家喻户晓,就是在全国也很有名气。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都有靖远羊羔肉在经营,而且生意异常火暴。
乌兰镇镇长辛海宏介绍,红嘴村作为羊肉集散地,每天生肉的供应量达到5000公斤。
其实靖远羊羔肉形成规模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兰州人最初接触这一特色饮食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事,当时几户靖远羊羔肉经营者来兰州八公里处开设了几家羊羔肉饭店,刚开始是由过路司机和长途客的嘴里口碑相传的,接着不少城里人闻香而至。那热腾腾、散发香气的羊羔肉铺以青椒、香菜、粉条的盘面确实能够让人在大朵快颐的同时,回味无穷,没过多久便迅速火暴,并有了十公里,大十三公里,以至于这一条十几公里的路段,几成羊羔肉一条街。
作客靖远人家中,羊羔肉一定是待客的美食佳肴。这种具有强烈地域的风味美食源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毫无腥膻之味的靖远羊羔肉。
不仅独羊肉独特,靖远羊羔肉的制作过程也大为讲究,从入锅到出锅,要辅以10多种中药材为佐料,同时还要加入特质的粗粉条。特殊的加工工艺使肉质失水率低,熟肉率高,汁液丰富,通过爆炒、红烧、黄焖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营养丰富。2002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靖远羊羔肉”商标,从而成为中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准保护注册的商标。
西出靖远县城8公里,是名扬陇上的靖远羊羔肉市场。与这一市场毗邻的山塬上,是以养羊致富的乌兰乡红嘴村。马路坦荡如砥,民房鳞次栉比,车窗外,人们的富足生活一览无余。
红嘴村书记鲜文俊说,村里共有600户人家, 其中有150户500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开羊肉馆子,另有一部分人在贩羊、宰羊或进行羊皮加工,目前,红嘴村的羊产业的链条越拉越长,村里人的收入也是越来越高,好的人家年收入在二三十万,这还是保守数字。如今,红嘴村成了靖远县最富裕的村。
数据显示,靖远羊日交易量达5000只,年成交量近200万只。另外各种毛皮交易量达240多万张。羊肉及毛皮已出口到了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在甘肃省内外专营靖远羊羔肉的餐馆已近1000家之多,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
辛海宏说,红嘴村的养羊业,只是靖远县发展羊产业的一个例证。作为地方特色经济,靖远县决定以“靖远羊羔肉”名牌产品开发为龙头,把羊产业开发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使其成长为县域经济的强劲增长点。
离开的时候,雨仍在下着,但地面一点也不泥泞。迎着劈哩啪啦的暴雨声,望着一片朦胧的靖远城,仿佛一艘巨轮迎风破浪,正在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