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间,在天灾频发之时,政府通过提倡仪式性的祈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怨。”邓明说。
传承
农耕文明时期,因为黄河水车,兰州接济了周围很多逃荒者。在皋兰什川一带,人们称汲灌能力较强的水车为“金花水车”。
“连自己人世命运都主宰不了的金花,其事迹本身并不伟大。”张北辰说,烧火棍插石板上长成茂密的松树,传说中这样的意象表现了金花不回家的决绝态度,金花最后以生命为代价做出了彻底反抗,精神的崇高性使其实现了人性与神性的对接,“本质上是个悲剧”。
出生在当地,出身卑微,作为大众中的普通一员,金花与民众首先没有身份上的距离。当时,媒妁之言是大多数人都无法违抗的宿命,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寄托了当时女性的期望和叛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改变生存处境,要面对各种束缚和障碍,在现实中一次次受挫之后,人们容易心生怀疑并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
“金花离家出走时一路留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是寻找的线索,也代表了金花对人世的牵挂。”杨立民说,金花除了感恩于家庭和当地乡亲,还包括当初许配之家。据传,金花仙姑成仙后,为报答原许配王姓婆家诸亲的敬慕之情,曾许下神愿,说天行有道,风雨无常,以后若遇大旱之灾,就去找她取水求雨。
解放前每年农历五月,兰州信众都会去吧咪山将金花仙姑神像请到井儿街“回娘家”。那时,天经常会下雨,有人说是金花仙姑的思家之泪。张北辰说,在此层面上,金花仙姑是“雨神”,表达了民众极度渴盼风调雨顺的物质诉求。
2008年以来,每逢重阳节,杨生剑都会在吧咪山举行与朝山敬香相关的登山节。他说,活动虽然赔了很多钱,但还会办下去,“这是一件善事”。2009年,杨生剑策划录制了《吧咪山神韵》的宣传光盘,他正在积极宣传金花仙姑的传说和吧咪山风景。
1994年,旧城改造,原先坐落于城关区井儿街的金花仙姑殿便迁建到了五泉山公园东侧的红泥沟志公观处,现在,井儿街的金花庙原址已成了医院。
除此以外,金花仙姑的庙宇和传说分散在兰州市柳沟大坪、寺儿沟、梁家湾、青石咀、新城、河湾、段家滩、钟家河、五泉山、桃园,临夏县赵关、大庙山、辛傅、大河、泉眼、贾家原,临夏市金花占坛,东乡县河滩金花坛,永靖县砂子沟、龙汇山、陈家沟、雾宿沟、下铨、三原、新原、陈家、上古、太极川等地区。
日前,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金花仙姑”传说以民间文学的形式进入了保护名录。
“神是创造,人是反响。”张北辰说,现实社会尚未解决人们基于生存层次的物质诉求,目前对民间信仰和传说的挖掘还停留于这一层次,故事当中对真爱的勇敢追求和对人间无限关怀的大爱,尚需挖掘,“捻了十几年麻线的金花仙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她对人世有扯不断的牵挂。”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