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6日,随同王震司令员、徐立清政委来到乌鲁木齐市的第一野战军第六军的政治部、保卫部干部杨根林,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至今,这位为边疆建设挥洒了50年汗水的老人回忆起1953年的那场特大洪水时,仍然心有余悸。 解放前,乌鲁木齐市没有一条正规的马路和渠道,特别是防洪工程很差,所以乌鲁木齐河年年洪水泛滥,沿河的房屋被冲毁,居民苦不堪言。
1950年,解放军战士和新疆各族各界群众修筑了一条长达4900米的防洪河堤。那年坚固的河堤把7月5日那天汹涌而来的洪水挡在了百姓的家门外,战士和百姓们欢呼雀跃。 然而,洪水并没有就此停止。尤其是1953年8月4日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洪魔以360立方米/秒的流量无情地冲毁了河堤,冲断了河上的西大桥,隔断了河两岸的交通和通讯。加上暴雨连连,洪水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房屋和财产都被无情地冲走了。
“洪水无情人有情”,咆哮的洪流没有冲走百姓对解放军的信任。身为中共乌鲁木齐市第七区区委书记的杨根林和其他同志们迅速组成防洪抗险指挥部,一场群众性的防洪抗险行动发动了起来。群众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搬石头、扛木头、做防洪三角架等活动中。明园等地方的百姓,特别是团结乡八家户村的农民砍了很多树梢,做成木牛和三脚架阻挡洪水。闻讯前来的百姓还将几十辆马车和牛车送到了防洪工地。
在解放军战士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被加固的挡水防洪堤足有两公里长。群众们也都被转移到妖魔山等安全的地方。与洪魔斗争了五天五夜,洪水终于退去了。 在这场可歌可泣的防洪过程中,涌现了一位在浪大水急水深的洪流中抢救了一个汉族遇难者的维吾尔族聋哑英雄青年--买买提。他不顾生命安危,勇敢地骑上马,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地走着,一会被洪水淹没,一会又冒出来,最后终于靠近了爬在电线杆上的遇难者,并在20分钟后将遇难者安全地驮回岸上。这件感人至深的事迹成了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