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浮桥(2)

时间:2014-01-21 08:59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镇远浮桥

摄于1902年。从图中可看出当时桥上行人如织,十分繁忙。图右城楼应为当时的兰州内城西门。

 


  是怎样把浮桥架设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的呢?


  第一次建桥的情况因没有文字记载不清楚,但根据以后每年冬拆春建的情况,以及其他一些文字的记载,可以知道建桥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每年冰解时搭桥,需人数百,或在岸,或在舟,或乘皮筏。巨绳系舟从上游缓放,舟系大筐四五个,在筐内盛满石子,等到舟漂到恰当的地方,立即把盛满石子的筐抛到河中,舟在河中稳定后,即刻用麻绳和铁缆交结,如此一一牵缀而桥成。


  浮桥“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栅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铁柱四,木柱四十五,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等于桥长--编者注),棕麻,革绳各相属,冬拆春建”(《甘肃新通志》卷九)。


  那么,浮桥又是如何固定在河面上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建造浮桥时,宋国公和卫国公先后共铸了四根粗大的铁柱(即今天所称的“将军柱”,现黄河中山桥南岸所矗立的铁柱即是)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拴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浮桥。铁柱长一丈八尺,重数吨,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


  据清初刘于义在《河桥记》中记载:“又考《临洮府志》:‘浮桥两岸铁柱四,各长二丈,一落河底,铁盘尚存。’今查所存三柱,在河东岸者有二:其一上镌‘洪武五年,岁在壬子,不着官爵,考之,洪武五年统兵平定河西者为宋国公冯胜,此必冯国公所建也;另一上镌’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斯乃国公邓愈领兵征西番时所建也。至西岸所存一柱,亦系卫公所建,但云建斯柱于浮桥之北,其余年月官爵铁缆字数与南相同。而宋公之一柱已亡矣。”


  关于所亡失的一铁柱,是在明朝末年,因河水泛滥,冲垮了北岸,宋公所铸的这一铁柱就沉入了水底。直到清末道光二十年(1842年),甘肃总督布彦泰才又补铸了一柱。1909年黄河铁桥建成,铁柱被埋于河滩下。1953年,在扩建黄河北岸道路时,挖出了埋于地下的两根铁柱。一根上可见到“兰州卫指挥王镇临洮府通□□判”及“卫镇抚袁昶百户郡县□□……”等字的款式。1958年,又在河滩积沙里挖出一根铁柱,柱上铸文仍清晰可辨:“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完全证实了史书的记载。这根铁柱原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现移于中山桥南的铁桥纪念亭。另两根铁柱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被毁了。


  镇远浮桥建成后的管理,据《甘肃新通志》记载:“国朝因之。桥事旧系兰州同知专司,乾隆三十六年裁缺。四十二年,设县主簿司之,道光三年裁缺。建拆修补归县报销,木植由洮州厅购运,工料银两由兰州府征收税项开支,其抽收木税、巡查夫役等专归府经历管理。”雇请水夫30人,专门负责浮桥的安全。他们“昼夜巡视,以防不虞”.水夫除食宿,每岁给银12两。


  明初建浮桥时,造船二十八只,常用二十五只,备用三只,为河水涨时的备用船。以后到了清朝康雍时期,为了节省费用,两次减舟,河舟成了二十只,结果七年之间,浮桥两次毁坏。特别是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那一次,河水大涨,河桥被冲断,损失惨重。为了避免再次受损,时人刘于义在《河桥记》中建言:“夫七年之间两遭决坏,费财劳人,不可不寻经久之法……考《兰州志》有前明卫守备李进《改修河桥记》云:’洪武初,原用二十四舟,后守备苗旺以造舟费大,乃于两岸甃出埠头,减去二舟,只用二十二舟,埠头水急,将舟冲激流荡,每多损坏,虽云惜费,反致重费。正统乙丑,奏请退修埠头,增造二舟,以复其旧。于是,河东水缓,而舟咸无冲激之虞,庶为永远之计。恐后之守斯土者莫究其义,复欲减造


  舟之费,以蹈其弊,故刊石志之。‘夫减去二舟尚为不可,况今之浮桥减去四舟,只用二十舟。是码头益出,水益湍激,宜乎屡被损失,劳费不赀。”


  明初,建浮桥时,桥之南离兰州城墙八十步处新筑小城一座,周围有数丈,中间设几道门盘问过往行人。小城上建楼,东西有几间是办公的地方。桥门西边又建了一座祠宇,以奉河神。桥北因山为城,延袤二百丈,东西置门,建楼其上,又创汉寿亭侯祠。桥门内外有杨廉所题“镇远桥”三个大字。后为了给外商提供方便,在城北镇远门外建“万国梯航坊”.桥南有“中流盘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桥”.《皋兰县志·桥津》载:“西北出镇远门,有万国梯航坊,西为望河楼,楼北檐有匾额曰’万里黄河只一桥‘.桥南中流盘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桥‘.登白塔山俯视,桥蜿蜒水面,致可观也。”无疑,兰州黄河浮桥的建成,是一大历史进步。远者如明初的马文升所言:“陕西之路可通甘、凉者,惟兰州浮桥一道,敌若据此桥,则河西隔绝,饷援难矣!”可见浮桥的建成,对改善西北交通和巩固西北边防作用巨大;近者,浮桥的建成对兰州地区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与经济的交流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与过去靠木船、筏子渡河相比,那就不知方便多少倍了。交通的便利必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到清朝时,黄河北岸便出现了许多酒楼,十分繁华。旅者坐在酒楼里,开窗临水,南望城郭,林树如画,风景怡人。


  镇远浮桥不仅促进了兰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当时西北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影响。难怪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引用了清代王光晟《冰桥行》中的诗句“天下神桥此第一”来形容镇远浮桥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中山桥修建签订合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