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一条可以回家的路。来到和布克赛尔草原,身心仿佛卸下背负多时的包袱,与托布秀尔的相逢更使心灵如枯木逢春。
牧民们说,和布克赛尔为蒙古语,意为马背上的梅花鹿。或许很久以前,梅花鹿真的在这里繁衍生息。和布克赛尔的蒙古族先辈是从伏尔加河迁徙回来的,在无数寒风刺骨的日子里,一部《江格尔》、一把托布秀尔就是他们的精神营养,伴随他们翻越千山万水回到祖国。
和那个叫巴音的蒙古族汉子的相逢是在牧场的一角,他正独自抱着托布秀尔自拉自唱,托布秀尔就这样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一直确信在寻找游牧民族记忆的时候,音乐和乐器是可信的途径,它能将你带入时空交错的历史秘境。
托布秀尔是蒙古族的乐器。一眼看去,和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和哈萨克族的冬不拉非常相似,被视作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所流传的木质短颈拨弦乐器的后裔。巴音制作托布秀尔已经是第八代了,这的确很是令人惊喜,这种二弦乐器在新疆很多蒙古族聚居区流行,尤其在和布克赛尔更是家家不能少的伙伴。
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放羊的蒙古族小伙子。一天,在他把羊赶上山后,坐在一棵大树边休息,听到树上的一个大洞口有呜呜的鸣声。原来是洞口上挂着的几缕马尾被风吹出的声音。他既惊奇又兴奋,砍来树木掏成音箱,挂上马尾弦做成了第一个托布秀尔……有些乐器也许就是这样偶然地来到我们祖先的身边,告诉我们有关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托布秀尔,杆身和琴身可以雕刻或涂绘各种精美的图案,巴音刻的是马。蒙古族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喜欢尽善尽美,有的还在托布秀尔上刻画各种珍禽异兽等,独具匠心地显示着自己的审美情趣。
托布秀尔的音色和草原一样,浑厚、优美、穿透力强,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可以为民歌伴奏,也可为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演唱者伴奏。加·朱乃老人在说唱《江格尔》时,一直用托布秀尔为自己伴奏。在和布克赛尔,《江格尔》和加·朱乃老人以及托布秀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演唱和聆听托布秀尔伴奏的《江格尔》是全民性的活动,不分性别、年龄。这种活动一般都在冬日长夜的炉火旁进行。过去,每当"江格尔其"来到村子,一吃过晚饭,村里的孩子们就会围上来恳求他说唱《江格尔》,于是,"江格尔其"怀抱托布秀尔神色庄重地开始说唱。孩子们往往是听了一半就打盹睡着了,大人们一直要听完。对大人们而言,如果不听完就去睡觉,那是要折寿的。人们相信,演唱《江格尔》的时候山水神灵都会来听,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理由敢在江格尔的歌声中酣然睡去。
过去,山上牧人的蒙古包里挂着的托布秀尔琴的琴弦都是由山羊细肠制成的。那时的制琴者如果是春夏之际做好了琴,那就必须按捺住焦急的性子,等到秋后,在满山膘肥体壮的小山羊中挑选最健硕的宰杀,挑拣出细肠,风干后制成琴弦。这样做出的琴弦才能奏出草原最美的声音和音乐。
在广袤的和布克赛尔草原聆听着这近似梦幻的音乐,我忍不住极目远眺,托布秀尔以纯粹而古老的记忆还原着祖先们的声音和身影。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总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叹和感动。
相关链接:
托布秀尔,是新疆蒙古族历史悠久、特有的拨弹弦鸣乐器,两弦,主要流传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托布秀尔为蒙古语,意为"像扣子一样的琴",该琴极像蒙古袍上的钮扣,并由此得名。
托布秀尔造型美观而又制作简朴,琴身用樟木、榆木或沙枣木挖槽而成,琴杆上细下粗,杆首有两个琴轴分置两侧,杆身和琴身可以雕刻或涂绘各种精美图案,琴弦用秋后宰杀的山羊细肠制成。在托布秀尔演奏的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萨吾尔登"是一种乐舞,它是所有曲子的基础,其他乐曲都由此派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