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喜食羊肉,一顿没有羊肉他就会感觉食不尽兴,无论是清炖羊肉、红烧羊肉、羊肉包子还是羊肉饺子,都很对他的胃口,尤其是产自巴里坤草原的羊肉。久了,他竟然能品出所吃羊肉的产地。每次吃完巴里坤的羊肉,父亲总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是来到新疆,我怎能吃到如此的美味啊。
美景出美味
在新疆人的饭桌上,羊肉是最常见的肉食了,尤其是客人远道而来,主人必定会做上一大桌新疆菜。就算是带着客人去饭店,也一定会点手抓肉、薄饼羊肉、馕包肉等等大盘的新疆特色系列菜。外地人总会惊叹新疆的菜盘子是如此巨大,也惊讶于新疆人嗜吃羊肉的胃口,等到将白酒倒入大大的玻璃杯时,外地客人早已被这豪爽的气势压倒,未举杯便会先醉了。很多客人来到哈密都要吃一顿巴里坤的羊肉,可近几年,因为本地羊肉名气太大,大部分都远销内地,本地人反而吃不到了。
都说天下美食必定出自于美景之地,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脆滑可口的黑木耳产自东北山林,大闸蟹出自碧波浩淼的阳澄湖,入口细腻的黄花鱼来自风景怡人的海滨大连,那么,味道最好的羊肉之一自然非巴里坤草原莫属了。巴里坤小城是被青山草原围绕着的,草原上的草嫩绿多汁,总是引得羊儿食性大开,不吃得肚子滚圆它们是不会回圈的。
与外地的羊肉相比,巴里坤的羊肉没有膻气且味道香美。巴里坤人去了内地,羊肉便成为一种挂念,拧成了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思乡情结。
原味手抓肉
哈萨克族传承了草原人热情豪爽的性格,随意走进一间毡房,主人都会煮上一壶香气四溢的奶茶,再端出一大盘手抓羊羔肉。他们的热情和着歌声让久居城市的你感动,这里没有邻里间的冷漠,只有朋友间久别重逢的酣畅。伴着冬不拉的悠扬琴声,用锋利的小刀将肉一片片削下,沾着盐巴放入口中,吃过一次之后,你一定会羡慕草原人的生活。
大多数能保存下来的东西最终都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简单的饭食也不例外。牧人们永远不会丢掉四样东西:冬不拉、马奶酒、手抓肉和刀,尤其是在静夜下的草原,这几样东西更带给劳累一天的牧人们不可或缺的快乐。
很奇怪这手抓肉不放任何作料,仅用清水煮过,再沾一点盐巴就如此美味。地方的某些特色产物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缩影,一餐毡房内的手抓肉也拉进着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距离。如今,这特色美食已成为代表巴里坤乃至整个新疆的招牌饮食。
清炖羊肉
除了手抓肉,不能不提堪称一绝的巴里坤清炖羊肉。
前段时间去巴里坤,正值全国最大的冰雪节开幕,游览完偌大的冰雪园,朋友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尝尝巴里坤最好的美食。我们赶去一家哈萨克族餐厅,但半小时过去了,传说中的美食就是不上来,问其原因,朋友笑了。他说吃这一口就是要有耐心,火大了肉香味就进不到汤里了。大约又过了一个小时,一大盆清炖羊肉终于上桌。
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就已是清香满腮,感觉肉丝细而不腻,煞是好吃。更意外的是那盆肉汤,鲜味出乎意料,竟有雨后山林的清新气息。原来,盆底放有一些野生蘑菇干。
味美的食物在餐桌上总是第一个被“消灭”,面前这盆清炖羊肉,狼吞虎咽间已是肚满盆空。
出了饭店,我折回向厨师讨教这道菜的烹制方法。厨师叙述完毕又告诉我,在做清炖羊肉时别忘了加入本地产的蘑菇干。我问,这蘑菇干哪里有卖?厨师笑说,现在这个季节就算能买到也只能去山上的哈萨克族人家收购,每公斤不会低于200元。遗憾的是,我逛遍了整个县城,都没有找到。
回家后,我买了块羊肋骨,拿出记录做法的小本子开始炖羊肉。
先是将肉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用小火慢煮,然后加入生姜、葱段、干红椒和白胡椒粒,再将香菇倒入锅内,待到羊肉快熟,把切好的洋葱、胡萝卜块与羊肉同煮。慢火炖十几分钟后,清炖羊肉终于做成了。从色泽上看与那天在巴里坤吃的基本类似,口感竟是差之千里。似乎除了在巴里坤,任何地方都无法再吃到这样的特色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