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丝路起点的迁移与多元化

时间:2012-08-01 09:20来源:中国遗产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在三至六世纪中国处于分裂动荡的时代中 ,由于中国境内经常地存在多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随着政治中心的多元化和洛阳的盛衰变化 ,丝路起点出现迁移和多元化倾向。按照我们的认识 ,洛阳、长安、平城、邺城、凉州都曾在一定时期内担负起丝绸之路起点的任务。


作为丝路起点城市 ,洛阳有过两起两落。曹丕代汉自立 ,迁都至洛阳 ,西晋仍以洛阳为首都。经过曹魏、西晋的建设 ,洛阳又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著名的繁华都市 ,左思《三都赋 ?魏都赋 》中有详细的描写。洎永嘉之乱和十六国割据 ,洛阳再次残破。北魏平定中原 ,将首都自平城迁至洛阳 ,洛阳成为北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并恢复了在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北魏末年 ,洛阳再次成为战乱的中心 ,并又一次失去其丝路起点的地位。曹魏、西晋和北魏都洛之时 ,洛阳都在发挥着丝路起点的重要作用。


曹魏政权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保持着密切联系 ,洛阳作为首都是诸国使节往来和西域商胡东来贩贸的目的地。曹魏时中原地区的丝织业得到恢复 ,马钧在洛阳“思绫机之变 ”,改进丝织技术,提高了织绫效率 ,说明当时洛阳有官办的蚕桑丝织业 ,并且丝织技术高超灵巧。由于丝织业的发达 ,汉魏之际 ,洛阳“至有走卒奴婢被绮縠 ”。据左思《魏都赋 》的描写 ,洛阳是各地包括丝织品在内的各种产品的集散地 ,城内“卫之稚质、邯郸丽步、赵之鸣瑟 ,真定之梨、故安之栗 ,醇酎中山、流湎千日 ,淇洹之笋、信都之枣 ,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緫清河 ”,后四者可谓其时四种名优丝织品 ,其产地在今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个描写说明来自各地的名产充斥于洛阳市场。洛阳又是繁华的国际都会 ,据《傅子 》记载 ,魏齐王芳时 ,“其民四方杂居 ,多豪门大族 ,商贾胡貊 ,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 ”。在这里 ,中原地区的丝织品通过繁荣的对外贸易而流布四方。黄初三年 (222) ,“西域外夷 ,并款塞内附 ”,“是岁 ,西域遂通 ”。随后 ,“大月氏王波调 ,遣使奉献 ”。“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史载“魏兴 ,西域虽不能尽至 ,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 ,无岁不奉朝贡 ,略如汉氏故事 ”。曹魏时仓慈任敦煌太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 ,而诸豪族多逆断绝 ,既与贸迁 ,欺诈侮易 ,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 ,慈皆劳之。欲诣洛者 ,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 ,官为平取 ,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 ,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 ,民夷翕然称其德惠。”说明那些途经敦煌的胡商有的以洛阳为最后的目的地。曹魏时西域人流寓洛阳者亦有可考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法国神甫步履仁在洛阳发现一残碑 ,为佉卢文石刻 ,乃 2、3世纪时大月氏人在洛阳建造寺院的井栏题记。当时流寓洛阳之贵霜王朝大月氏人可能不是少数。嘉平二年 (250) ,中天竺僧人昙柯迦罗、月氏高僧竺法护等皆曾游化洛阳。昙柯迦罗译出《僧祗戒心 》,建立羯磨法 ,创行受戒 ,中土始有正式沙门。西晋建立 ,继续以洛阳为都 ,由于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史书上记载西域各国道里 则以洛阳为起点。如《晋书 ?四夷传 》记载 “焉耆国西 ,去洛阳八千二百里 ”“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 ”,“大宛西去洛阳万三千三百五十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洛阳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晋时洛阳有三市 即,宫城西首的金市、城东建春门外的马市、城南的羊市 成为中,外客商交市之所。西晋时 晋与西域各国保持密切关系。史载晋武帝代魏登基 “四夷会者数万人 ” 。晋武帝泰始— 及太康 — 年间 康居、焉耆、龟兹、大宛、(265 275) (280 290) ,大秦皆有来华朝贡的活动。《晋书·四夷传 》“康居 ”条记载 ,晋武帝泰始年间 ,康居国王那鼻遣使上封事 ,并献善马。太康六年 (285) ,武帝曾遣杨颢出使大宛 ,诏封兰庾为大宛王。“大宛 ”条记载:“太康六年 ,武帝遣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蓝庾卒 ,其子摩之立 ,遣使贡汗血马 ”。太康年间 ,焉耆及龟兹国王均遣子前来洛阳“入侍 ”,及“惠、怀末 ,以中国乱 ”,龟兹仍“遣使贡方物于张重华 ”。1907年 ,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址发现的粟特文书信第二号信札 ,是以姑臧为中心从事商业活动的粟特胡人寄往家乡撒马尔罕的信。信写于西晋末年 ,信中言及他们在中国的经商活动 ,讲到他们来中国内地已经八年 ,他们到洛阳经商的情况。信中写道他们派一位叫阿尔蒂赫弗班达 (Artixv anday)的人率商队去中国内地 ,“又已过去四年 ,因为商队是从姑臧启程的 ,故他们在第六个月才到达洛阳。在洛阳的印度人和粟特人都破了产 ,并都死于饥馑。”


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 ”和接下来的“五胡乱华 ”中 ,洛阳成为动乱的中心。经过一系列战争的破坏 ,繁华一时的洛阳化为废墟 ,洛阳又一次失去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后赵石勒时又开始营建洛阳 ,史载石勒“以成周土中 ,汉晋旧京 ,复欲有移都之意 ,乃命洛阳为南都 ,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 ”μψ。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 (494)迁都洛阳 ,北魏重建汉魏洛阳故城 ,增筑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外郭城。新兴的洛阳城工商业十分发达 ,内外城之间西有西阳门外的“大市 ”,“周回八里 ”东有青阳门外的“小市 ”,南有跨越洛水永桥以南的“四通市 ”,总称“洛阳三市 ”。洛阳又成为北中国交通四方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 (534)迁邺 ,北魏分裂 ,洛阳再遭浩劫 ,北魏都洛时间并不长。但在四十年中 ,洛阳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以及对外交流形成相当繁盛的局面。据《洛阳伽蓝记 》卷四记载 ,北魏时洛京府库所藏“锦罽珠玑、冰罗雾縠 ,充积其内 ,绣缬、??绫、丝彩、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 ”。正是在北魏与西域广泛交往的背景下 ,西域各国入华至洛阳的人数和以洛阳为起点沿丝路西行的中土人士都很多。


第一 ,交接双方的使节。来华的使节一般必须来到洛阳才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而奉朝廷之命出使外国的中国使节则一般从洛阳出发。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自董琬等出使西域后 ,西域“遣使与琬俱来贡献者 ,十有六国 ,自后相继而来 ,不间于岁 ,国使亦数十辈矣 ”。据统计 ,仅从景明元年 (500)至神龟元年 (518)的十九年间 ,诸国“遣使朝贡 ”至洛阳者达六十一次之多。国使数十辈 ,最著名者如宋云西使。西域诸国使节朝贡物品 ,以贡至洛阳为终点。《洛阳伽蓝记 》卷三记载:“永桥南道东有白象、狮子二坊。白象者 ,永平二年 ,乾罗国胡王所献。”“狮子者 ,波斯国胡王所献也 ,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 ,留于寇中。永安末 ,丑奴破 ,始达京师。”北魏使节则将中原丝绸或丝织品赉往西域 ,如宋云西行 ,以丝绸制成幡、香袋等佛教用品 ,随方施舍 ,以作功德。当北魏政权与西域展开大规模交往时。众多来自西域的使节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洛阳。


第二 ,许多来华的西域僧侣和西行求法的中土僧人。迁都洛阳的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 ,吸引大批西域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洛阳。北魏盛时 ,洛阳城内外寺院达 1367所。《洛阳伽蓝记 》卷四条记载:“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 ,异国沙门 ,咸来辐辏。负锡持经 ,适兹乐土 ”。宣武帝元恪特立永明寺以憩之 ,其寺“房庑连亘 ,一千余间 ”,“百国沙门 ,三千余人 ”。有的西域僧人也在洛阳建立寺院 ,如“法云寺 ,西域乌场国胡沙僧昙摩罗所立也 ”同书卷三记载:“菩提寺 ,西域胡人所立也 ”。可见奔波于丝绸之路上以洛阳为目的地的佛教僧侣人数之众。中土僧人西行取经的 ,亦多从洛阳出发 ,最后又回到洛阳 ,例如宋云、惠生等。汤用彤先生说:“佛教为异域宗教 ,根据自在传译。故印度中国之交通道路 ,其通塞改易 ,均与我国佛教有关系。其在南朝 ,与天竺交通 ,多由海程。故印度中国之交通道路 ,其通塞改易 ,均与我国佛教有关系 ”。我国北部至印度之通路 ,自多经今之新疆及中亚细亚。“而当魏全盛 ,威权及于今之新疆及中亚细亚 (月氏故地 )。故中印间之行旅商贾 ,多取此途。经像僧人由此来者 ,亦较南方海程为多 ”,“而西方传教者 ,由陆路东来 ,先至凉州 ”。“由凉东下至长安 ,进至洛阳 ,俱为中国佛法之中心地点。”μ|


第三 ,商旅和来华定居的各色人等。北魏政府在洛阳宣阳门外四里永桥以南 ,安置外国归附者。据《洛阳伽蓝记 》卷三“城南 ”记载:在四通市之南 ,“伊洛之间 ,夹御道有四夷馆 ,道东有四馆;一名金陵 ,二名燕然 ,三名扶桑 ,四名崦嵫。道西有四里:一曰归正 ,二曰归德 ,三曰慕化 ,四曰慕义 ”。其中前三馆和前三里 ,分别为吴人、北夷、东夷来附所居及赐宅处 ,而“西夷来附者 ,处崦嵫馆 ,赐宅慕义里。”当时西域来华者人数甚众 ,“自葱岭以西 ,至于大秦 ,百国千城 ,莫不款附。商胡贩客 ,日奔塞下 ,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 ,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 ,万有余家。门巷修整 ,阊阖填列。青槐荫陌 ,绿柳垂庭。天下难得之货 ,咸悉在焉。别立市于洛水南 ,号曰四通市 ,民间谓永桥市 ”。同书卷四记载侨居洛阳的西域人云:“西域远者 ,乃至大秦国 ,尽天地之西陲 ,耕耘绩纺 ,百姓野居 ,邑屋相望 ,衣服车马 ,拟仪中国 ”。洛阳出土鄯月光墓志 ,时当北魏正始二年 (505)十一月二十七日。碑题为“前部王车伯生息妻鄯月光墓志 ”。鄯月光为鄯善国之女 ,嫁于车师前部王车伯之子。鄯月光既死葬洛阳 ,车师王子想必亦寄居洛阳 ,说明北魏时车师前部王之子或留学 ,或作为质子流寓于洛阳μ}。1931年洛阳东北后沟出土的鄯乾墓志 ,乃北魏延昌元年 (512)八月廿六日所立 ,志文云鄯乾乃魏之侍镇西将军鄯善王宠之孙 ,平西将军青、平、凉三州刺史鄯善王临泽侯视之长子 ,亦鄯善国贵族寄居于洛阳者。洛阳北魏常山王元   墓中出土有粉绘骆驼 ,背驮巨大的行囊 ,其内所装应是丝绸 ,正是丝路上沙漠之舟的形象。此墓中还出土两个陶俑 ,头发卷曲 ,身体彪悍 ,像是非洲黑人 ,故有人称之为“昆仑奴 ”。另有一件绿釉扁壶 ,上饰乐舞图案 ,从人物形像和服饰看 ,像是阿拉伯人μ~。说明当时有大批西域商人前来洛阳贸易 ,有大量外国人侨居洛阳 ,从而对当时的中西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洛阳作为丝路的东部起点 ,有其地处“天下之中 ”交通全国各地便利的优势 ,洛阳与周围的城市皆有大道相通 ,还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沟通了陆上丝路与海上交通的联系。魏晋时 ,司马懿从邓艾之计 ,凿宽漕渠 ,“引河入渠 ”,淮北至洛阳的航道大为畅通。265年灭吴 ,全国各地物产汇集洛阳 ,史称“纳百万而罄三吴之资 ,接千年而总西蜀之用 ”。泰始十年 (274) ,晋武帝令“凿陕南山 ,决河 ,东注洛 ,以通运漕 ”,增大了洛水流量 ,关中物产也可通过洛水转运到洛阳。这一年杜预“立河桥于富平津 ”,克服了常有“覆没之患 ”的黄河天堑 ,打开了南北交通的门户 ,愈益促进了洛阳商业经济的发展。北魏迁洛以后 ,孝文帝巡察徐州 ,“泛泗入河 ,溯流还洛 ”,说明当时汴渠仍有效用。他还打算引鸿池水入洛 ,“从洛入河 ,从河入汴 ,从汴入清 (泗 ) ,以至于淮 ”。洛阳交通四方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 ,甚至成为南北朝诗中的意象。梁元帝、陈后主、徐陵、江总都写过《洛阳道 》的诗;南北朝时“洛阳道 ”的意象常常出现在一些诗人的笔下 ,如“洛阳九逵上 ,罗绮四时春 ”(陈暄 );“洛阳驰道上 ,春日起尘埃 ”(徐陵 );“洛阳道八达 ,洛阳城九重 ”(车操 )。这些诗句虽然有艺术表现的成分 ,却是洛阳交通方便道路畅达的反映。因此当天下统一时 ,洛阳处于全国中心位置 ,而南北分裂时 ,它又不失为北方中原地区的中心。它能够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经济、文化聚散的触角伸向各地 ,形成一个核心 ,再由此向西沿丝绸之路与更远的域外各地建立起经济、文化的联系。


西晋初时与南海诸国频繁交往 ,由于洛阳与江淮之间的运河已经畅通 ,各国使节由水道频至洛阳。徼外诸国多“赉宝物自海路来贸货 ”。据史书记载 ,在南方 ,西晋王朝初年与林邑、扶南等国皆有官方交往。“林邑国 ……至武帝太康中 ,始来贡献 ”。林邑王范文“遣使通表入贡于帝 ,其书皆胡字 ”。扶南国“武帝泰始初 ,遣使贡献。太康中 ,又频来 ”甚至大秦国人亦通过海路入贡 ,经广州至洛阳。据晋殷巨奇《布赋序 》,晋太康二年 (281) ,“大秦国奉献琛 ,来经于 (广州 ,众宝既丽 ,火布尤奇 ”。故其赋云:“伊荒服之外国 ,逮大秦以为名 ,仰皇风而悦化 ,超重译而来庭;贡方物之奇丽 ,亦受气于妙灵。”ν|惠帝元康六年 (296)天竺高僧耆域由海路到达广州 ,光熙年间 ,又前往京师洛阳。《高僧传 》卷九记载 ,佛图澄 ,西域人也 ,本姓帛氏。以晋怀帝永嘉四年 (310)来适洛阳。除了官方和佛教的交往之外 ,彼此间的贸易仍然存在《晋书 ?南蛮传 》“林邑 ”条记载 ,范文“随商贾往来 ,见上国制度 ,至林邑 ,遂教 (范 )逸作宫室、城邑及器械。”反映了在林邑与中国之间商贾的活动 ,他们有深入内地至洛阳者。既便在南北分裂时的北魏时期 ,亦有异域僧人从海外至南朝复由南朝入北朝者。梁时东南亚僧人有经南朝而入北魏者据《洛阳伽蓝记 》卷四记载 ,东南亚僧人菩提拔陀 ,先到南朝又随扬州僧人法融来到北魏都城洛阳。


北魏末年 ,洛阳又一次经历了战乱浩劫。534年 ,北魏孝武帝为权臣高欢所迫 ,逃往关中 ,投奔大将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 ,迁都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 ) ,史称东魏。第二年 ,宇文泰杀孝武帝 ,立元宝炬为帝 ,都长安 ,史称西魏 ,中国北方又陷于分裂。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期 ,洛阳失去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同时也失去了丝路起点的地位。但至北周灭北齐 ,洛阳的地位又日趋重要起来 ,为隋唐时洛阳重铸辉煌埋下伏笔。北周时期 ,鄯善人仍不断移居中原。鄯昭祖父早年入仕北周 ,其父又在隋朝为官。洛阳发现的鄯姓墓志铭证明 ,当年有一支鄯善王族迁居中原王朝。平城 ,今山西大同。北魏皇始三年 (398)七月 ,拓跋自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 ,从此平城成为北魏首都长达 97年 ,历经六帝七世。北魏在平城进行一系列首都建设 ,“营宫室 ,建宗庙 ,立社稷 ”,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 上百处。当时平城北面为皇城 ,皇城南是周回三十二里的郭 城 ,内包周回二十里的京城 ,规模巨大 ,建筑宏伟 ,风景秀丽。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后 ,为保卫平城 ,沿阴山设立六 镇 ,拱卫平城 ,成为北魏北边的国防要地。北魏建都平城时 , 山西大同成为丝路的起点之一。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年间 (435—440) ,随着北方日趋统一 ,北魏统治者谋求向西发展 , 其兵锋所向 ,一路南下 ,进军关中 ,太武帝亲率大军平盖吴之 乱;一路沿鄂尔多斯南缘缓慢地向高平一带推进。匈奴刘卫 辰为北魏所部 ,刘卫辰死后 ,其子赫连勃勃退守高平 ,依附没 奕于 ,后召其部众伪猎高平川 (今宁夏固原清水河一带 ) ,袭杀没奕于 ,建立大夏国 ,以统万城为王都。始光四年 (427) , 北魏乘夏主赫连勃勃新亡 ,攻破统万城 ,赫连定收其余众奔 平凉 (今宁夏彭阳南 )。神麚三年 (430)太武帝亲征平凉 ,平 凉举城投降 ,从而打通了自平城沿鄂尔多斯南缘西进的道 路。北魏声威远达西域 ,西域各国首先有通好的表现 ,《魏 书 ?西域传序 》记载 ,“太延中 ,魏德日益远闻 ,西域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  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诸国王始遣使 来献 ”。ν}中西间交通开始出现新的局面 ,但太武帝起初对交 通西域非常犹豫 ,以为“西域汉世虽通 ,有求则卑辞而来 ,无 欲则骄慢王命 ,此其自知绝远 ,大兵不可至故也。若报使往 来 ,终无所益 ”。所以不欲遣使回报。经过反复议论 ,北魏统 治者终于决定交通西域 ,遣王恩生、许纲等出使西域 ,这个使 团途中被柔然所获 ,柔然敕连可汗“遣恩生等还 ,竟不能达西 域 ”。至太延三年 (437) ,拓跋焘“又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 等多赉锦帛 ,出鄯善 ,招抚九国 ,厚赐之 ”ν~。董琬等一行“北 行至乌孙国 ”,乌孙王派向导、译员送董琬等到达破洛那国 , 送高明等到者舌国。太延三年 (437) ,董琬一行回到平城 ,随 同而来的有包括乌孙、破洛那、者舌等在内的西域十六国的 使者。北魏与西域之间开始互通使节。董琬等出使西域是 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次外交活动在加强中原与西域 各国的关系方面起到了沟通和促进作用 ,使一度沉寂的中西之间的官方来往又频繁起来。史载“旁国闻之 ,争遣使者随 琬等入贡 ,凡十六国 ,自是每岁朝贡不绝 ”ου。太平真君六年 (445) ,太武帝开始积极经营西域 ,派遣万度归统兵征鄯善。 九年 ,又以韩拨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 ,镇鄯善。同时又出兵 征焉耆、龟兹 ,置焉耆镇 ,终于取代柔然控制了西域诸国。北 魏使者韩羊皮远抵波斯 ,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波斯之 名 ,始见于《魏书 》,是北魏西使最远的国家。董琬等出使西 域后 ,西域诸国“自后相继而来 ,不间于岁 ,国使亦数十辈 矣 ”。自董琬等出使西域 ,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迁都洛 阳五十多年 ,平城成为丝路起点城市 ,所以《魏书 ?西域传 》记载至西域各国的路程皆以代 (即平城 )为坐标。如鄯善国 “去代七千六百里 ”,且末国“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 ”,于阗国 “去代九千八百里 ”,蒲山国“去代一万二千里 ”,悉居半国“去代万二千九百七十里 ”,车师国“去代万五十里 ”,乌孙国“去代一万八百里 ”,洛那国“去代万四千四百五十里 ”,粟特国“去代一万六千里 ”,波斯国“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 ”,大月氏“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 ”,安息国“去代二万一千五百里 ”等等。北魏的使节发自平城 ,频繁西使。平城通西域的路线 ,利用了自汉以来的丝绸之路。当时平城与西域间的商使往来 ,一方面由洛阳转输 ,经洛阳西去长安 ,从而与传统丝路联结起来ο?。另一方面则是从平城出发 ,沿鄂尔多斯南缘路经原州高平城西进 ,进入河西走廊。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 ,首都平城与高平间的联系以及与河西走廊间交通 ,有赖于这条鄂尔多斯南缘路οω。作为丝路起点 ,邺城也有过一定时期的辉煌。邺城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战国时魏文侯便曾以邺为都城;汉末曹操以邺为根据地 ,平定中原;曹丕代汉后邺城仍为魏五都之一。自曹魏以来 ,邺城为北方重要城市 ,经济发达。西晋时邺城是北方商业贸易中心。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遗址发现的粟特文古信札 ,提到那些以凉州为中心经商的粟特人 ,最东边就到邺城 ,说明在此之前 ,粟特商人已经来到这里。魏晋南北朝分裂动乱的时期 ,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北魏在邺城置行台 ,以后东魏、北齐都定都邺城。十六国时期 ,后赵石勒注意营建邺城 ,而且以世子石弘镇守。史载石勒“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张渐等监营邺宫 ,勒亲授规模 ”οξ。后赵、冉魏、前燕时 ,邺城一带平原千里 ,漕运四通 ,经济发达。石季龙在邺 ,“多所营缮 ”,“造东西宫 ”,“起灵风台九殿于显阳殿后 ”。“盛兴宫室于邺 ,起台观四十余所 ,营长安、洛阳二宫 ,作者四十余万人 ”。在后赵邺都有“胡天祠 ”οψ,应该是祆庙 ,说明西域粟特人信奉的祆教传入此地。《晋书 ?慕容炜载记 》记载 ,皇甫真“从慕容评攻拔邺都 ,珍货充溢 ”。北魏时期“国之资储 ,唯籍河北 ”。“河北数州 ,国之基本 ”οζ,是北魏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北魏都洛前 ,曾有多次迁都邺城之议。永熙三年 (534)东魏迁都邺城 ,史载“东魏主 (高欢 )发洛阳四十万户 ,狼狈就道 ”ο{。其中应包括洛阳的百工技巧。洛阳的人力、物力输入邺城 ,有力地促进了邺城生产力的发展。此后邺城成为东魏、北齐的首都 ,大大促进了邺城经济文化的发展 ,邺城成为经济、文化和佛教的中心。邺城手工业发达 ,成为当时丝织业中心之一。《隋书 ?地理志 》云:“魏郡 ,邺都所在 ,浮巧成俗 ,雕刻之工 ,特云精妙。士女被服 ,咸以奢丽相高 ,其性所尚习 ,得京洛之风矣。”邺城有魏末以来精于农器、兵器制作的冶炼作坊 ,《魏书 ?食货志 》云:“其铸铁为农器、兵刃 ,在所有之 ,然以相州牵口冶为工 ,故常炼锻为刀 ,送于武库。”有被南朝萧梁所羡称的“登高之文 ,北邺之锦 ”的织锦作坊ο|。当时邺市被认为是最好的丝织品的产销之地 ,梁庾肩吾《谢武陵王赉白绮绫启 》夸此赐物说:“图云缉鹤 ,邺市稀逢。”邺城出土了大批雕刻精妙的佛教造像碑 ,说明邺城集中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作为国都所在 ,邺城汇聚了东部地区的各类人才 ,以本地的旧传统 ,加上洛阳的新因素 ,从而使经济、文化和工艺达到一个新水平。邺城佛教有深厚基础 ,成为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中心之一。后赵时 ,高僧竺佛图澄、释道安皆在邺城及河北其他地区活动 ,竺佛图澄“慈洽苍生 ,拯救危苦 ,其弘法之盛 ,莫之与先。考其声教所及 ,河北中州之外 ,江南名僧 ,亦相钦敬。于石虎建武末年卒于邺寺宫 ”。“邺中佛寺可考者 ,亦有多所。相台为六朝佛法重镇 ,盖始于佛图澄之世。河北佛法之盛 ,亦起自澄和尚 ”。道安是佛图澄的高足 ,晋成帝咸康元年 (335) ,石虎迁都于邺 ,佛图澄随至邺 ,其后道安入邺师事佛图澄。其后三十年 ,道安一直在河北活动。后至襄阳 ,又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385)八月 ,自襄阳赴邺视佛图澄寺庙ο}。北魏明元帝“敬重三宝 ,仍于邺下大度僧尼 ”;太武帝“于邺城造宗正寺 ”;孝文帝时“以邺都造安养寺 ,硕德高僧 ,四方云集 ”。孝明帝“于邺下造大觉寺”ο~。东魏迁都邺城 ,沙门佛事亦俱东向 ,“暨永熙多难 ,皇舆迁邺 ,诸寺僧尼 ,亦与俱徙 ”πυ。一批名显洛邑的高僧 ,如慧光、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皆由洛阳随迁邺城。东魏孝静帝、丞相高欢以及北齐诸帝皆崇信佛教 ,促进了佛教发展 ,邺城成为佛教中心。著名的高僧如慧光、法上、道凭和僧稠都在邺城活动。北朝佛教义学进入一个新时期 ,具有重大影响的昭玄大统法上改革僧侣服制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南朝、西域及其他国家聘使之往来 ,出入邺城。《晋书 ?石勒载记 》记载 ,后赵石勒立国 ,诸国使节至邺都 ,云:“时高句丽、肃慎致其 矢 ,宇文屋孤并献名马于勒。凉州牧张骏遣长史马诜奉图 ,送高昌、于阗、鄯善、大宛使 ,献其方物 ”。东魏天平四年(537) ,是法上改革僧侣服饰之时 ,又是东魏与萧梁两国通好 ,互聘使节的开始。《魏书 》卷九八《岛夷萧衍传 》记载 ,天平以后十余年南境宁息 ,并互相致书问候。《北史 ?魏本纪 》记载 ,东魏天平四年至武定六年 (548)十一年间 ,东魏遣聘梁使十五次 ,梁朝回聘十四次。即使在东魏侯景叛逃南朝 ,梁武帝大举北侵失败后 ,被俘的梁宗室子弟亦受到东魏的礼遇 ,以求和好 ,如长沙王萧懿之子萧明。梁使入魏或魏使至梁 ,皆受到对方隆遇。陆云撰《御讲般若经序 》记载 ,在梁朝法会上 ,进佛经的“外域杂使一千三百六十人 ”,其中便有“虏使主 ”即北朝使臣崔长谦、使副阳休之π?。


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与域外、南朝政治上的交好 ,使邺城成为沟通南北的中心都市 ,推动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海上丝路与西北丝路联接起来。《晋书 ?石季龙载记 》记载:“勒及季龙并贪而无礼 ,既王有十州之地 ,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 ,而犹以为不 足。”东魏使臣至梁 ,参加梁朝法会 ,如《魏书 》卷三六《李同轨传 》记载 ,李同轨使梁;陆云撰《御讲般若经序 》记载 ,崔长谦、阳休之等使梁 ,都曾参预法会 ,听讲佛经。又有东魏使节求取佛经事。《北史 》卷三二《崔暹传 》记载:“魏梁通和 ,要贵皆遣人随聘使交易 ,暹唯寄求佛经。梁武帝闻之 ,缮写 ,以幡花宝盖赞呗送至馆焉。”南北僧人的交往也十分频繁 ,据《续高僧传 》卷七《安廪传 》记载 ,释安廪“寓居江阴之利成县 ”,“北诣魏国 ”,“在魏十有二年 ”,讲经说法。后又“还届扬都 ,武帝敬供相接 ,敕住天安 ,讲华严经 ”。同书卷十一记载 ,受梁高祖供养一年的沙门僧温 ,年七十北还 ,“行住此埠 ,创立寺宇 ”。同书卷十六《法常传 》记载:“释法常 ,高齐时人 ,领徒讲律 ,有声漳邺 ,后讲涅  ,并授禅数。齐主崇为国师。”邺城与建康间的交通为南来北往的僧人所利用。《续高僧传 》卷一《拘那罗陀传 》记载 ,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译《僧伽吒经 》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 ,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 ,沙门僧  笔受。属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事流博观 ,承金陵宏法 ,道声远肃 ,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 ,乃被留住。因译《大乘顶王经 》一部。邺城作为北齐的首都 ,还聚集了一批为北齐皇帝宠幸的胡人伎乐。在这个特定时期 ,邺城还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建康在海上交通中处于重要位置 ,佛教自建康传入邺城 ,自然也带来了来自海上的佛教。在佛教义学方面 ,如般若之学 ,经梁武帝的重新提倡 ,又复转盛。东魏、北齐时 ,已传入北地 ,不少义学高僧研习此经 ,如灵裕、慧藏。扶南国僧伽婆罗、曼陀罗仙入梁后 ,“被敕徵召于扬都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南馆等五处传译。”他们于萧梁时先后译出《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该经文刻于南响堂山第 2窟内和第 4 - 6窟窟外上方崖面 ,显然是由梁都建康传入的。在萧梁的影响下 ,北朝义学迅猛发展 ,以至于后世以梁齐并称 ,道宣说:“且夫佛教道东 ,世称弘播 ,论其荣茂 ,勿盛梁齐。”一般认为 ,东魏、北齐与西域地隔西魏、北周 ,似乎无法与西域交通 ,其实也不尽然。上文已经讲述的草原路或柔然-突厥道的利用 ,就是东魏、北齐绕过西魏、北周与西域交通的道路。553年 ,吐谷浑使者及西域商人自北齐欲返青海故地 ,在武威西面遭到西魏凉州刺史拦截 ,这些商胡从北齐所得为丝绸。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游化东魏 ,译《僧伽吒经 》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 ,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 ,沙门僧  笔受。安阳出土的北齐文物透露出北齐与西域的联系。1971年 ,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黄釉乐舞扁瓷壶 ,应该是外来品 ,高 20厘米。五人一组的乐舞场面极为生动 ,人物皆深目高鼻 ,着窄袖长衫 ,是西域人的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 ,长安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长期处于衰落地位 ,但至后期由于西魏和北周建都长安 ,为隋唐时期长安在丝路贸易和交流中重铸辉煌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作是盛世的曙光。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开辟 ,长安便担负起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任务。西汉末年 ,王莽代汉自立 ,建立新王朝 ,不久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公元 23年 ,农民军攻入长安 ,结束了新王朝的统治。在这场大动乱之后 ,刘秀在洛阳建立起东汉政权。虽然刘秀以长安为西京 ,但由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洛阳 ,长安随之失去了昔日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东汉末年 ,为避关东诸候的讨伐 ,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此举不仅没有使长安重振雄威 ,反而带来空前的劫难。王允等在长安谋杀董卓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大乱长安 ,长安城遭到极大破坏。汉末诗人王粲《七哀诗 》云:“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构患 ”,便是对当时长安的写照。不久 ,关中成为马超与曹操争夺的战场 ,最终为曹操所控制。曹丕代汉自立 ,迁都洛阳 ,长安为曹魏陪都 ,此后长安的建设没有什么成就。但由于长安是西域通洛阳的要道 ,魏晋时它仍是入华西域人的重要落脚点。梁代的康绚 ,先祖出于康居 ,汉代充当侍子 ,定居河西 ,晋时迁于蓝田。刘宋永初年间 (420—422) ,康穆率乡族三千余家南迁襄阳岘南。仅康穆一族在蓝田县便有三千余家 ,说明长安附近聚居的胡人之多。西晋永嘉之乱时 ,司马邺赶到长安建都 ,“长安城中户不盈百 ,墙宇颓毁 ,蒿棘成林 ”。其后即位 ,即愍帝 ,长安频遭战乱。十六国和南北朝时 ,匈奴人的前赵 (319—329年 )、氐人的前秦 (351—394年 )、羌人的后秦 (384—417年 )、鲜卑人的西魏 (535—556年 )和北周 (557—580年 )等王朝相继在长安建都 ,使长安的政治地位和它在中西交通方面的作用逐渐重要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具有丝路起点的特征。前秦、后秦与西域均有直接交往。前赵刘曜据长安 ,建宫殿 ,修太学 ,任百官 ,进行了一系列都城建设。刘曜略定陇右 ,迁“陇右万余户入长安 ”,充实长安人口。刘曜西征 ,凉州刺史张茂受制称藩 ,刘曜任命田崧为凉州牧、领西域大都护、护氐羌校尉 ,封凉王。但刘曜时忙于征讨 ,不见与西域交通之事。苻坚都长安 ,曾徙张平“所部三千余户于长安 ”。破匈奴右贤王曹毂 ,又“徙其酋豪六千余户于长安 ”。前凉张天锡谢罪称藩 ,苻坚署张天锡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域都护、西平公。后苻坚遣将灭前凉 ,又徙凉州豪右“七千余户 ”以实关中。此时 ,长安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的恢复。苻坚任命梁熙为持节、西中郎将、凉州刺史 ,领护西羌校尉 ,镇姑臧。梁熙治理河西十年 ,甚有成效 ,长安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的道路打通了。“梁熙遣使西域 ,称扬坚之威德 ,并以缯彩赐诸国王 ,于是朝献者十有余国。大宛献天马千里驹 ,皆汗血、朱鬣、五色、凤膺、麟身 ,及诸珍异五百余种 ”。苻坚仰慕汉文帝返千里马之事 ,将大宛所献良马悉数返之。苻坚东征 ,平洛阳 ,“鄯善王、车师前部王来朝 ,大宛献汗血马 ,肃慎贡  矢 ,天竺献火浣布 ,康居、于阗及海东诸国 ,凡六十有二王 ,皆遣使贡其方物 ”。长安作为丝路起点 ,中西间商使往来兴盛起来。后来苻坚兄苻法之子苻阳犯法 ,苻坚把他流放到高昌 ,也反映了自长安至西域间的密切关系。车师前部王弥阗、鄯善王休密驮至长安朝见 ,苻坚赐以朝服 ,引见西堂。弥阗等人观其宫宇壮丽 ,仪卫严肃 ,甚惧 ,因请年年贡献。苻坚则以西域路遥 ,不许 ,令三年一贡 ,九年一朝 ,以为永制。弥阗等人又请求:“大宛诸国虽通贡献 ,然诚节未纯 ,请乞依汉置都护故事。若王师出关 ,请为向导。”于是苻坚命吕光、姜飞率兵七万 ,“以讨定西域 ”。第二年 ,吕光从长安出发 ,苻坚于建章宫为之饯行 ,告诉吕光说:“西戎荒俗 ,非礼仪之邦。羁縻之道 ,服而赦之 ,示中国之威 ,导以王化之法 ,勿极武穷兵 ,过深残掠。”加鄯善王休密驮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域诸军事、宁西将军 ,车师前部王弥阗使持节、平西将军、西域都护 ,率其国兵为吕光作先导。吕光讨平西域三十六国 ,所获珍宝以万万计。前秦时长安也是西域沙门东来的目的地 ,僧伽跋澄、僧伽提婆、竺佛念等天竺、西域高僧皆于前秦时至长安 ,从事译经传教活动。同时这里也是粟特部落聚集之地。前秦建元三年 (367)立《邓太尉祠碑 》记前秦冯翊护军所统诸部落中 ,有“粟特 ”,证明渭北地区有粟特部落活动。前秦末年遭慕容冲之乱 ,“冲毒暴关中 ,人皆流散 ,道路断绝 ,千里无烟 ”π|。长安又遭破坏。后秦姚苌都长安 ,姚氏历三世 ,对长安进行了一些都城建设。姚兴时灭后凉 ,镇姑臧 ,通过河西走廊 ,长安与西域建立起密切关系。姚氏崇奉佛教 ,迎请鸠摩罗什入关。史载姚兴引诸沙门入逍遥园澄玄堂 ,听鸠摩罗什说经 ,姚兴与罗什及众沙门合译佛经 ,“续出诸经并诸论三百余卷 ”。姚兴“既托意于佛道 ,公卿以下莫不钦附 ,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起佛图于永贵里 ,立波若台于中宫 ,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 ”。其中当有不少来自西域的僧人 ,长安成为佛教译经中心和西域沙门东来传教的终点。天竺昙摩掘多、佛驮跋陀罗 ,罽宾弗若多罗、昙摩流支、卑摩罗叉、佛陀耶舍等都在姚秦时入长安 ,参与鸠摩罗什的译经事业。在五胡十六国动乱时期 ,长安附近的蓝田一直是西域胡人的聚集之地。《晋书 ?姚兴载记 》记载 ,后秦时“扬武、安乡侯康宦驱略白鹿原氐、胡数百家奔上洛 ”。康宦当是粟特人 ,其所驱略氐、胡数百家 ,其中也当有粟特胡人。白鹿原在蓝田县 ,说明在康穆率数千家粟特人南奔之后 ,长安附近仍有大量粟特胡人留居。


417年 ,东晋刘裕攻破长安 ,灭后秦。《宋书 》卷四八《傅弘之传 》记载 ,傅弘之等人“进据蓝田 ,招怀戎、晋 ,晋人庞斌之、戴养 ,胡人康横等 ,各率部落归化 ”。说明粟特胡人是以部落形式生活在蓝田。刘裕的军队退回江南 ,大夏王赫连勃勃乘机夺取长安 ,并于 418年在长安灞上即皇帝位。赫连勃勃以统万城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 )为都城 ,而于长安置南台 ,以太子赫连  录南台尚书事 ,镇长安。后来 ,赫连勃勃第三子赫连昌袭杀赫连  ,被立为太子。赫连勃勃死 ,赫连昌即位。426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大将奚斤攻占长安 ,第二年赫连昌派赫连定率众反攻长安。拓跋焘乘机攻统万城 ,夏主赫连昌战败逃往上邽 ,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失守 ,也退往上邽。公元 428年 ,北魏进军上邽 ,生俘赫连昌。431年 ,赫连定被吐谷浑所灭 ,夏亡 ,长安进入北魏统治。北魏先是都平城 ,后迁洛阳 ,洛阳成为中西交通的中心 ,长安失去了作为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但长安附近依然是一个胡人活动的中心。《魏书 》卷四一《源子雍传 》记载:“贼帅康维摩拥率羌、胡 ,守锯谷 (在同州韩城县 ) ,断  棠桥 ,子雍与交战 ,大破之。”康维摩应是出身粟特胡人的酋帅。北魏灭亡后 ,中国北方又一次陷于分裂 ,西魏、北周相继以长安为都城。《北史 ?西域传 》云西魏、北周“不闻有事西域”,并不符合实际。如前所述 ,西魏、北周时皆有与西域使节往还和商贸往来。特别是西魏、北周以长安为都 ,奠定了后来隋唐两朝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基础 ,也奠定了长安在中西交通方面丝路起点的基础。长安是关陇集团的发祥地 ,因此隋、唐二代皆以长安为都 ,其时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 ,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时代的起点。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