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初白(岩彩画) 韩卫盟 作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对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推动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对我省文化发展特别是美术创作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打造“敦煌画派”,在省内外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近日,省内外媒体对连辑进行了专访,连辑就甘肃的文化历史沿革与当下的书法、美术状况,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趋势等,特别就打造“敦煌画派”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敦煌岩彩画展在兰州开幕,本报将连辑关于打造“敦煌画派”的访谈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1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与部署的会议,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今天,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国际上看,真正发达的国家,一定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发展硬实力,一条腿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而且有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包括欧洲一些国家,其软实力建设对世界的影响比其硬实力建设的影响还要大。因为它输出的不只是一些技术、设备,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这个影响超过它的技术、设备对别国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强大显得更紧迫、更重要。
2谋划甘肃的书法、美术事业的发展,首先是要了解甘肃文化的历史渊源,掌握这个地方的文化资源,熟悉它的传承脉络、现实基础和独特优势。甘肃经济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是文化资源和发展基础在全国是有地位的。据有关方面统计,其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排第五位,文化建设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3甘肃的文化优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五帝之首黄帝都诞生于陇上,这里素有“羲轩桑梓”之称。
二是独有的丝绸之路——敦煌文化。世界文明曾在丝绸之路和敦煌地区交汇。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有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而这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吐鲁番——敦煌地区。
三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甘肃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少数民族在甘肃形成、活动、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1247年的“凉州会谈”标志着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当年的凉州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
四是多彩的自然文化。独特多样的自然风貌形成了甘肃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雪山、冰川、草原、湿地、戈壁、沙漠、七彩丹霞和神秘雅丹等自然风光很早就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莫高窟、崆峒山、麦积山等,因其独有的自然文化禀赋,更成为数千年宗教文化的天然载体。
五是悲壮的红色文化。红军时期最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发生在甘肃。1934年10月,30万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至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兵力仅三万多人;1936年10月,红军西路军血战河西,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
六是精彩的现代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传承,现代甘肃人的文化血脉是高贵的,甘肃现代文化发展在全国的显示度是很高的。《读者》杂志是世界发行量第四、亚洲发行量最大的期刊,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2009年文化部评选出全国18部优秀保留剧目,其中仅有的两部舞剧被甘肃独揽,就是《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
4甘肃书法、美术有社会基础,有很好的积淀。但甘肃书法、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领军人物,特别是中青年新生代在全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影响力;二是具有一定艺术倾向的,或者说有流派和风格倾向的团队还没有形成,力量嫌散;三是书法、美术理论建设相对薄弱,缺少理论队伍,缺少艺术理论建树;四是缺乏对艺术活动组织引导的力度。对个人来说艺术活动是个人行为,但对一个地区而言,艺术活动一定是组织行为。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力;五是对外交流不足。
5推动甘肃书画事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立足长远的科学发展规划。甘肃的书法、美术事业要做什么,怎么做,事先要想明白,谋定而后动。
第二要努力提高书画家个人的艺术修养。除了手上的功夫之外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艺术见解、领悟能力、修养和学识,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等等。这些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第三是多向生活汲取营养。人的艺术灵秀钟于造化,离开大自然、离开生活,我们将一事无成。所以一定要让艺术家们经常不断地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去体验、去寻找创作灵感,用生活滋养自己的艺术生命。
第四是不要忽略组织的作用。书法、美术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从艺术共识的培养、艺术力量的整合、艺术创作的引导等角度看,决不能忽略组织的力量和作用。
第五是要注重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发展不能缺少的链条,现在就缺少这链条中的一环,我们应该做补链工作,把艺术批评发展起来。否则艺术生产缺少一个环节,出来的东西就偷工减料,很难是高品位的。当前,粗糙、庸俗的艺术泛滥,败坏了文化的风气,这与艺术批评给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6繁荣甘肃文艺创作必须特别强调组织的作用。
艺术的组织引导很重要。一是宏观规划,二是策划选题,三是组织团队,四是提供保障。这些都是个人不好办到的。最近我提出在甘肃创立“敦煌画派”,这就要有组织地进行探索。
我的初步设想是:
第一,先组织艺术主管部门设立专题,请艺术家参考讨论,对“敦煌画派”的概念进行廓定。
第二,广泛开展学术性研究,从历史的艺术典籍、作品的整理研究入手,对“敦煌画派”进行学术梳理、学术定位和学术描述。
第三,组织画家围绕“敦煌画派”的建设,有意识地开展主题性、倾向性的艺术实践和探索。
7打造“敦煌画派”,从梳整已有敦煌壁画艺术特征的角度来看,“敦煌画派”,就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见解、材料、工具、技法绘制的风格大体一致的洞窟壁画、彩塑作品及其不知名的艺术家们。从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敦煌画派”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充分运用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具有浓郁西北地域特点的绘画风格和流派就是“敦煌画派”。
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敦煌壁画的国际影响力,“敦煌画派”的画家中或许不都是中国人,也可能有欧洲人,有日本人等。张大千、常书鸿、平山郁夫,还有国内外的很多深受敦煌壁画影响的画家,都可以归列其中。另外,敦煌的绘画和书法也是密不可分的。敦煌从东汉始,先后出了张芝、索靖等直接影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先贤,还有规模宏大的汉简,历时久远的敦煌“写经”,这些艺术成就与敦煌壁画相映生辉,无疑会增加“敦煌画派”历史艺术积淀的厚度。当然,说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敦煌画派”还只是对敦煌绘画的历史梳理。如何传承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8甘肃打造“敦煌画派”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资源、有积淀、有体系、有风格、有研究、有传承、有影响。打造“敦煌画派”与艺术个性化、多样化并不冲突。它主要是提出一个概念,提供一个抓好甘肃美术工作的抓手,集中有限的力量突出一个重点,以此来整体推动甘肃美术事业的发展。
打造“敦煌画派”并没有时间界限,可以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做下去;我们提出“敦煌画派”的概念并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定型它,而是遵循艺术规律提出一个艺术命题,供艺术家和学界开放式地讨论,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最终在广泛深入研讨和思想碰撞中形成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概念和美术流派。画派大多是后人总结的,对于创造敦煌艺术的先贤来说,我们就是后人,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一个总结,为他们树碑立传,把他们定义为“敦煌画派”,然后我们来传承。
9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画派”的代表人物确实不好找。但是并不等于没有代表人物就不能开宗立派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有风格、成流派的文学样式。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但它的代表人物是谁?没有人知道。但这并不影响《诗经》卓然独立、自成一派。敦煌壁画就是中国美术的《诗经》。敦煌壁画的创作先后延续一千六百多年、共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绘画艺术成果。敦煌壁画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对世界美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敦煌壁画的历史、艺术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但谁是这些精美绝伦艺术的代表人物?我们无从知道,但这绝不影响敦煌壁画自成一派,鹤立于中国美术史上。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代表人物,那和创作《诗经》的代表人物一样,就是充满智慧、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古代劳动人民。
10打造“敦煌画派”要从历史艺术典籍的整理入手,在整理过程中对其进行规律总结、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概括和学术定位,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敦煌画派”艺术主张相一致的艺术家进行创作,推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地域性与全局性的关系、团队与个人的关系。这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展开,政府要通过建设“敦煌画派”美术创作基地,设立项目、提供条件、引导艺术家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要特别注重奖掖后人,重点是培养有潜质的年轻人。
11敦煌除了天工开物造就的神奇自然景观之外,它的人文资源是先贤们的一度创作。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取前人的艺术营养,在先贤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现代人的二度创作。在包括材料、工具、技法和选题等领域推陈出新。通过二度创作,既能激活传统艺术,又能体现时代风貌。
12敦煌的壁画主要是岩彩画。现在一说中国画主要指水墨画,其实水墨画只是宋朝出现宣纸以后的事。之前的中国画更多的用岩彩,所以说岩彩画的历史要比水墨画历史久远得多。可惜的是现在的人们对中国画的传统知之不多了。我觉得“敦煌画派”在材料选择上完全可以侧重探索岩彩的技法创新。现在,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把岩彩画的材料、技法融入到水墨画里,颜色吃得深,画面变得很厚重,既不像油画那么亮,也不像水墨画那么单薄,很别致。而岩彩画天然地有古旧之美感,这恰恰合乎于“敦煌画派”的久远厚重的美学价值。
13传承和创新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万变不离其宗。越是民族的,越是跨民族的;越是地域的,越是超地域的。
社会的发展、交流、融合,使不少地域文化变得复合化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越需要我们去坚守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坚守也许就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创新。
14打造“敦煌画派”是一项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组织画家深入敦煌体验生活,临摹创作;组织学者画家召开学术研讨会,不断深化对“敦煌画派”的认识;组织艺术家对绘画材料、工具、技法进行探索创新;组织艺术成果的展示、交流;组织开展中青年创作团队的培养等等。我们期待尽快就有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