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山水名城打造中国桥都

时间:2016-07-14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汪少潭 点击: 载入中...

 

    俗话说:“隔山不远隔河远”.可是,如果有了“一桥飞架南北”,自然“天堑变通途”.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环境,以及两山沟壑纵横所形成的数百条排洪沟,不但造成了“无桥寸步难行”的交通制约,也严重影响到这座城市的健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兰州有了一座座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大桥,仅在黄河上规划和建成的大桥就有20余座,其它路桥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立足山水名城,打造中国桥都,让兰州成为可能!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为什么要打造中国桥都?二、谁来打造中国桥都?三、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桥都?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造中国桥都?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兰州是打造中国桥都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是桥的故乡。同样,兰州有悠久的建桥史。比如兰州握桥,传说始建于唐朝。而兰州浮桥,远在唐宋时期就屡经修建,明初又在兰州城西数次修造浮桥,至清末铁桥建成前一直使用。就连大家最熟悉的黄河铁桥,也有100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桥的历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兰州的桥梁史,其实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更是一部沟通东方与西方、连接“古丝绸之路”和“新欧亚大陆桥”的对外开放史和文化交流史。因此,打造中国桥都,兰州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其次,从现实角度看,兰州是打造中国桥都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毋庸置疑,“两山夹一河”从客观上限制了兰州的更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是兰州发展的最大屏障,兰州近郊四区16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可供开发建设的存量土地明显不足,兰州要发展,就得向外扩张,就得把其周边潜在的和现实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最近,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省情认识,科学判断面临的新形势,适应国家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这个“中心带动”,就是指兰州市要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步伐,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对兰州发展的新期望,也是对兰州加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可见,建桥不仅仅是兰州交通发展需要,更是发展地方经济,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兰州地处我国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这些路桥建设同样会加速全国路网建设进程。因此,兰州必然是打造中国桥都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再次,从发展角度看,兰州是打造中国桥都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大家知道,我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兰州打造中国桥都,大力发展桥经济,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毫无疑问,兰州地形地貌的交通制约缺陷,恰好是兰州能够大规模、高密度、多元化建桥的前提,而规划中的21座桥如果能够全部建成,也将在母亲河,在全国创造绝无仅有的建桥记录!还有,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兰州建桥还有不少文化潜力可以挖掘。我去过很多城市,也见过不少的桥,但那样的桥只是一种工具,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积,不是那种与自然结合的桥,所以不是用来欣赏的。唯独我们兰州的桥,因为山的博大而灵秀,因为水而深沉而生动,他们就像是一篇篇抒情散文或者钢琴曲,欣赏的过程就是朗诵或在弹奏。而那山、那水、那桥、那点亮黄河两岸的霓虹,共同凝铸成这座城市之魂。因此,兰州必将成为打造中国桥都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第二个问题:谁来打造中国桥都?


    我国修桥建桥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四种:一是民间自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规模相对较小,一般都是一些自用桥、景观桥等;二是募捐集资。一般要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着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建筑的地域性。我国桥梁基本上都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驰名中外、被称为“千古独步”的叫“赵州桥”;有见证历史、记录侵华战争的“卢沟桥”;有唐朝遗存、桥孔最多的“苏州宝带桥”,有的神秘浪漫、享誉北京的“颐和园玉带桥”;有公铁两用、桥下通航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有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等。兰州的银滩大桥、小西湖桥、中山铁桥、黄河新桥、盐雁大桥和水车园握桥、等都比较着名,而且地域性特色也十分的鲜明。二是风格的独特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建筑风格也呈个性化发展趋势。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如今,桥家族又增加了许多新成员,如斜拉桥,悬索桥,高架立交桥、过街天桥等等,高架路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桥,而我们兰州最缺乏的,也正是后者。三是功能的多样性。我国古代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现在大桥除了用来行车过人外,还担负起管道运输、电缆光缆传输等重任,使桥的功能更加完善。四是服务的公益性。中国民间自古有“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之说。几乎所有的桥从建设一开始就是为了方便交通、沟通往来、服务大众的。即使是一些为了方便自己的桥,不自觉中也给他人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所以,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除了极少数私家园林中的那些观赏桥以外,其它所有的桥都是典型的公益项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关于由谁来在兰州打造中国桥都的问题?关键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是政府层面。由于今天我们谈论的大桥经济中的桥已经不仅仅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样的板桥;也不仅仅是“小桥流水人家”中,那样的“小桥”,更多的是“长虹卧波”,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样的“大桥”.所以民建大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凡是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建设项目,都应该由政府组织实施。比如雁滩桥的炸毁重建,从此拉开了整个雁滩开发的序幕,尽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如果没有当初雁滩桥的拓建,也许就没有整个雁滩的今天。再比如东岗立交桥,它可以说是榆中和平开发的摇篮。另外,我还想谈谈在兰州架设高架路的问题。高架路和地铁相比,工程简单,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同时,由于高架路限制行人通行,交叉路口少,使车辆能保持较高的速度,因此,全线汽车通过能力比一般道路大得多。因此,在兰州架设高架路应该是一个多选题中的单选题,而且,必须由政府拨款建设。七里河黄河大桥问题、中立桥的问题也属于这一类。其次是企业层面。省委、省政府在“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将兰州周边城镇纳入兰州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拓展兰州市区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经济的相互融合。同时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我认为,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必将大有作为,在兰州桥经济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大的作用。比如兰新电子市场关于臭水沟改造和路桥建设方面就很有借鉴意义。最后是社会层面。大家知道,发展经济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同样,要打造“中国桥都”,发展“兰州桥经济”,光靠政府不行,光靠企业也不行,还得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要把规划、设计、建筑、交通、融资、地产、文化等等资源整合起来,在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比如过去我们在许多“桥”的建设中,形成了一些军地共建、地企联建、以工代赈等比较成熟的做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可以继续坚持;再比如最近有人在解决资金困难方面还提出了一些“以土地换桥梁”、“以政策换桥梁”等方面的建议,我觉得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可以大胆尝试;还有,历史上集资建桥、捐资建桥等成功的做法,也可以在一些小规模的桥梁建设中借鉴;总之,我们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大力发展“桥经济”、打造“中国桥都”提供物质基础和智力保障。


    第三个问题: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桥都?


    我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桥都”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打造 “中国桥都”的问题。要把兰州打造成“中国桥都”!吹是吹不出来的,必须立足黄河、兼顾两山、人车物齐上、大中小并举,突出体现兰州山水名城特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尽快实现“四化”:一是项目准备市场化。当前,实现市场化必须跳出“两个框框”:一个是因为行政区划所造成的现实框框,以及条块分割和地方利益所造成的瓶颈制约;另外一个是因为思想不够解放所造成的观念框框,以及片面强调地质地理因素所带来的观念制约。从而“跳出兰州看兰州、打破框框求发展”.在项目准备一开始,就完全采用市场手段,用市场解决建设中的资金、技术、队伍等种种问题,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立足大开放,实现大发展”.二是项目实施专业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桥也一样。中山桥风烛残年,中立桥先天不足,七里河黄河大桥岌岌可危,就是最好的例证。据《鑫报》报道:深安黄河大桥方案招标公告发布后,国内先后有5家设计院设计单位报名参加,提交了19套设计方案,有拱桥、悬索桥、斜拉桥、连续梁桥等4种桥型方案。其中,拱桥的方案共有9套,设计体现了一桥一景,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具有安全、经济、美观及实用性,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要求。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必须使用专业规划、专业设计、专业的施工队伍和验收队伍,从而保证每一座桥的质量。三是项目标准国际化。既然我们把桥的外延扩大了,那么它的内涵同时也就缩小了。而项目标准的国际化恰巧与之相反。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还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始终坚持把“对”.因此,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国内外一切可以学习很借鉴的经验,在考虑好桥梁选址、结构、材料、功能、外观、其他综合宏观因素的同时,尽可能地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把每一座桥都建成便民桥、惠民桥、幸福桥!四是项目管理信息化。要把兰州打造中国桥都,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那就是我建议在适当的地方建设一座高度信息化的中国桥梁博物馆!可以通过微缩、电子技术把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名桥微缩以后“搬”进去,通过声、光、电技术增强现场感和观众参与度,弄成沙盘或者立体成像再现也可以。提出这个建议的主要原因是,虽然桥梁博物馆是文化产业,但很多时候,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是互动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也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桥蕴含着许多积极的人生哲理,它们有着纯真朴实之美,给人以启示和希望。它们从来都不留恋平坦舒适的环境,更不贪图安逸。不管有多大困难,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飞越天险,是它们的自豪;化险为夷,是它们的使命;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它们最大的安慰!它们没有摩天大楼的宏伟美丽,也不象亭亭玉立宝塔那样光彩夺目。但它们雄健浑厚,平易近人,善于沟通,总能够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能够将兰州打造成为中国桥都的灵魂所在。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立足兰州“山水名城”这一优势,尽快实现项目的准备市场化、实施专业化、标准国际化和管理信息化这“四化”,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将它们“四合一”,让“四化”变“一化”,也就是第一流的“桥文化”,而将兰州打造城第一流的“中国桥都”,就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2009年11月6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图说金城-兰州五百年
  • 兰州颜家沟族塾
  • 金城公园内兰州市西固区博物馆金城鲜卑主题展馆正式开馆
  • 非遗传人兰州研习染缬技艺 攻克手工印染技术难题
  • 没来过这座灿若苍穹的“金城”,你的人生怎能完整?
  • 邮驿:在历史中远去的一道背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