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寻亲:247年后找到你

时间:2012-02-28 17:35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高寒冷 点击: 载入中...

相距还有十几米,70岁的安振泰老人和84岁的安俊老人都张开了双臂,互相迎上去。


  这是一对锡伯族兄弟,他们共有一个祖先!1764年,安俊老人的祖先西迁伊犁,同为锡伯族安佳氏的两家人分居沈阳、伊犁两地。可是两支安佳氏的后代却从未放弃过寻找对方的努力,在247年之后的昨天,两位老人代表的分别居住在沈阳和新疆的两个家族,在沈阳锡伯族家庙重逢。


  247年前锡伯族西迁


  1764年,清朝政府从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今天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从此在那里生息繁衍起来。


  安俊老人的六世祖阿力什朗就是西迁的一员,安佳氏从此有了沈阳、新疆两支。


  安俊老人告诉记者说:“当初曾经约定,过60年之后,在新疆的锡伯族人可以回沈阳,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约定从来没有实现过。”


  时代变迁,两支人就此慢慢断了联系。


  同宗兄弟开始寻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沈阳和新疆的安佳氏后人,几乎同时开始了寻亲的步伐。今年已经59岁的沈阳安佳氏后人安振广,成为决定性的人物。


  安振泰老人回忆说:“我们沈阳的安佳氏后人,对西迁的族人一直牵挂,也一直在寻找。安振广的父亲是我的伯父,在他临终前,嘱咐振广一定要找到在新疆的安佳氏后人。为了这个原因,安振广特意申请去新疆一个边远地区教书,在假期去察布查尔县寻找。”


  安振广老人先后多次前往察布查尔县寻找,但是遗憾的是,老人的努力都失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安振广老人在翻阅一份文史资料时,有了惊人的发现。


  安振广说:“资料的名字叫《喀尔莽阿二三事》,里面提到了喀尔莽阿的祖籍是在沈阳市黄家乡岳士屯,还提到了他的祖父是阿力什朗,这些名字在沈阳的家谱中都查得到,证明喀尔莽阿就是我们安佳氏族人,而他的后代无疑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在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的帮助下,两家人终于有了247年后兄弟聚首的一天。


  (记者注:喀尔莽阿,1861年生,曾参与《中俄伊犁条约》谈判,去世后被追封为建威将军,被誉为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安佳氏的家谱是安振泰老人的母亲冒着风险保留下来的。文革时期,安振泰老人的母亲将家谱藏在卧室的棚顶,才逃过一劫,也成为今天一家人能够重逢的重要依据。


  沈阳是我们的家乡


  59岁的安鲁胜是安俊老人的侄子,是众多子侄辈的代表,他从随身的衣兜里掏出了一个口袋,告诉记者说:“爸爸去世的时候,让我一定要回沈阳来,看看这里的山水,呼吸这里的空气,更要我从家乡带回去一捧土。我回来了,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听着侄子的话,安俊老人止不住热泪长流。


  安佳氏后人重逢,有感慨有泪水,不过更多的是欣慰。


  安俊老人说:“我们在新疆的安佳氏后裔,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时时刻刻都牢记着一点,沈阳是我们的家乡。这次找到了家人,我们了了多少辈人的愿望,我非常欣慰。我最庆幸的是能够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的重逢成了现实。”


  安俊老人也许并不知道,在锡伯族西迁的247年里,能够重新找到血缘兄弟的,他是第二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锡伯族文化东归记 将本民族文化习俗带回故乡
  • 走近锡伯族 感受大西迁
  • 一个锡伯族人的万里长征
  • 锡伯族四次迁徙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 锡伯族女记者探寻民族之根
  • 锡伯族的建筑艺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