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发现300万年前猛犸象头骨 国际上罕见

时间:2011-12-28 05:54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张鹏翔 点击: 载入中...
几十年前,会宁县新庄乡泉坪村很多村民都知道小河河床断崖处裸露着两根“骨头”,但不知道它们竟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近日,中国科学院及甘肃省博物馆有关专家对在会宁县发现出土的大象头骨化石进行了考察鉴定,初步认定,该化石为距今300万年的猛犸象头骨。据悉,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国际上此类化石标本极为罕见。

  珍稀文物沉睡多年

  在会宁县新庄乡泉坪村河床断崖处裸露出两根骨头,长久以来,村民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骨头,也没有人去考证。村民都认为是“龙骨”,很神奇,谁手上不慎碰破了,把粉碎后的“龙骨”撒上就能止血。

  这个神奇的“龙骨”引起了当地大学生武兴虎的注意,根据他分析,他认为“龙骨”很可能是古代哪种巨大动物的化石。2008年,这名大学生将此上报到会宁县文物局,文物局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勘察并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由于化石出土点位于河床断崖处,给挖掘工作带来了困难,十多名工作人员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将化石挖掘出土,随后古象化石被安全运送到会宁县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博物馆有关专家现场考证后确认,出土的化石是古象头骨化石,在泉坪村发现的古象化石保存相对比较完整,既有头骨,又有下颌,这在我省境内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我省中更新世纪的古环境、古气候的又一重要证据,这样完整的古象头骨在国内十分罕见。

  2008年,甘肃省文物局、省博物馆有关专家现场考证后初步确认,这次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是纳玛菱齿象古化石,距今有8万年左右。据悉,古菱齿象是生活在距今几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吃灌木,活动在中国华北、华东等寒区地带。专家表示这次的发现对研究黄河古河道变迁和古气候及古生物尤其是象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专家鉴定为猛犸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博士和甘肃省博物馆化石专家张行研究员专程来到会宁,对大象头骨化石进行考察、取样、测量。两位专家首先到化石出土点对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分析,采集了地层岩样标本,然后到会宁县博物馆对大象头骨化石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拍照,最后的考察结论更为惊人:确定该大象头骨化石为早期猛犸象头骨,距今至少300万年,属地质历史时期的上新世中期(皮亚琴察阶)。据悉,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国际上此类化石标本也极为稀少,会宁县发现的大象头骨化石弥足珍贵。

  通过综合分析,专家认为此地地质构造特征明显,有可能还埋藏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化石,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中科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有关专家将对会宁发现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进行详细的系统学研究,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9月10日,记者在会宁县博物馆看到,这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象头骨化石长约135厘米,最宽处90厘米,古象上臼齿和下臼齿清晰可见,还有两根长长的象牙。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山丹马场骏马奔腾
  • 甘肃山丹军马场现“万马奔腾”壮观场景
  • 甘肃敦煌秋游“人气爆棚”
  • 【大美甘肃】一场夏雪,惊艳了民乐
  • 冬日甘肃官鹅沟现“百态冰瀑”
  • 太平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