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七月法会”每年农历六月举行,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六月二十日和二十七日进行佛学大辩论,俗称辩经;第二、七月初八进行“哈钦木”(米拉劝法会)的演出。
七月初八这天,前来拜佛、观赏的香客教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午刻时分,嘉木样大师和四大“赛赤”、八大“堪布”以及各“囊谦”活佛全都登上大经堂前殿二楼的前廊。前殿下前廊左侧为在职僧官的座席,右侧为一般高僧的座位。来自各地的僧俗观众则聚集在石板广场前,围成半圆,内层是本寺僧人,外层为世俗民众。场中央,面对前殿置两把座椅(太师椅),场之侧有执锣、鼓者各一人,执钹者二人,吹长筒号者一人。在乐队简单的前奏中,“米拉劝法会”开始了!
据合作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哈钦木”共分七场戏:
第一场,山神阿杂拉出场,戴着面具,曲发,右臂绕着红带,手拿着法杖跳舞,以平转技巧结合摆身掘头等动作表示严正净土之意。
第二场,另一山神引领两头狮子入场舞蹈,狮子由两人一前一后顶着,由山神在前驯导,有摇头、摆尾、打滚、跳跃、跑场等动作,以示对佛的崇敬。
第三场,锣鼓声中,土地神阿扎出场,黄脸、白发白须,用手扬撒大麦,朝拜大经堂。
第四场,两位土地神特合悟瑞上场舞蹈,向大地撒鲜果、大麦,以示对神的祭拜,然后打开背上的经卷,诵经,介绍米拉日巴生平、功德和业绩,后两位土地神特合悟瑞引导两位高僧即米拉日巴(每位高僧都背着经书、手拿禅杖、头戴僧帽)入场,绕场一周后坐在太师椅上,两位土地神叩拜后退场。
第五场,两只鹿先后出场,跳跃表演,表示受惊后的恐慌痛苦,米拉唱着道歌诵经说教,劝鹿不要惊慌,死是逃不脱的,纵然侥幸躲开猎人的弓箭,死神来到时,还是逃不脱的。鹿受到教诲,不再慌恐,拜伏在米拉身旁。随后,两个童子赶着两只猎犬上场,米拉再度起身,劝化猎犬不要起杀心,杀生后的因果报应是很痛苦的,猎犬也接受了教诲,拜伏在米拉身边。
第六场,两个猎人挥舞着鞭子,画着红脸,翻穿着弧皮袍,项戴念珠,腰挎大刀上场(贡保多吉),开始各站在一边自言自语,然后互相对话,一边不停地走动一边不停地说唱。说唱的内容除介绍地点、人物、自身经历外,大量叙述寺内僧众的各种违反教规、寺规的不良行为,以及对寺内各种不良现象的揭发,语言不仅幽默深刻,亦庄亦谐,而且十分犀利,极尽讥讽抨击、嘲笑意味。
第七场,两位猎人发现鹿、犬和谐地侧卧在米拉日巴身边,于是互相指责、争吵,以至厮打在一起。随后,一猎人用箭射向米拉日巴,但箭却折回,使二位猎人大为惊奇,跑到米拉日巴跟前反复观察,以求究竟。此时米拉日巴用道歌进行劝化,讲解解脱烦恼、修炼成佛的道理,两位猎人深受教育,表示放弃杀猎之念,皈依佛门。至此,犬、鹿、猎人及其孩子共同欢舞,整个演出在一片道歌声中结束。
法会就是以“哈钦木”这一独特的藏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来象征驱除魔怪,以保佑地方安宁,民众康乐。
“七月法会”每年农历六月举行,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六月二十日和二十七日进行佛学大辩论,俗称辩经;第二、七月初八进行“哈钦木”(米拉劝法会)的演出。
七月初八这天,前来拜佛、观赏的香客教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午刻时分,嘉木样大师和四大“赛赤”、八大“堪布”以及各“囊谦”活佛全都登上大经堂前殿二楼的前廊。前殿下前廊左侧为在职僧官的座席,右侧为一般高僧的座位。来自各地的僧俗观众则聚集在石板广场前,围成半圆,内层是本寺僧人,外层为世俗民众。场中央,面对前殿置两把座椅(太师椅),场之侧有执锣、鼓者各一人,执钹者二人,吹长筒号者一人。在乐队简单的前奏中,“米拉劝法会”开始了!
据合作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哈钦木”共分七场戏:
第一场,山神阿杂拉出场,戴着面具,曲发,右臂绕着红带,手拿着法杖跳舞,以平转技巧结合摆身掘头等动作表示严正净土之意。
第二场,另一山神引领两头狮子入场舞蹈,狮子由两人一前一后顶着,由山神在前驯导,有摇头、摆尾、打滚、跳跃、跑场等动作,以示对佛的崇敬。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