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梁鼎芬

时间:2011-12-27 22:50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当年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南方重镇广州,老百姓奔走相告,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但前广雅书院院长、时署湖北布政使的梁鼎芬,虽然疾病缠身,坐卧不安,却一心想着如何保住大清江山。

  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博学奇才,少年得志,21岁便中进士,入翰林,授编修。性格孤倔行为怪异,人称“一条筋”、“梁疯子”。他的举动每每惊世骇俗,诸如上疏请杀李鸿章、为光绪守陵种树、担任废帝溥仪的师傅,其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而在辛亥革命当年,梁鼎芬忧心如焚,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壹

  光绪慈禧张之洞相继离世

  1908年5月底,官至湖北按察使的梁鼎芬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打算到镇江焦山海西庵休养读书。由于此前曾奏疏弹劾李鸿章、奕劻、袁世凯,在别人心目中他算是个敢于直言的忠臣。知道他要辞职,时任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坐办的余肇康,写诗赠给梁鼎芬:“折角从容略不惊,直臣进退自分明。丹心耿耿杨车驾,白眼棱棱阮步兵。中岁看云知有意,异时焚草若为情。倏然莫笑儒冠误,剩得摩天一剑横。”

  同年11月14、15日短短两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西归。尽管两年前梁鼎芬因弹劾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袁世凯遭到慈禧的责骂,但当噩耗传来,他如丧考妣,奔赴哭临,越日即行。在京城,寝苫枕块,穿着麻衣,头戴麻帽,哭守梓宫。京城民众看到他痛不欲生,称其样子可打动鬼神。但梁此举,却得不到老主子张之洞的赞同(张时任军机大臣并掌管学部事务)。当听说梁鼎芬入京哭灵,马上叫人通知他:“现在不是装腔作调时候,用不着这样做,留在京城多生事端,速速离去!”

  第二年的10月,张之洞在北京病逝,离世之前含泪对床边哽咽的子女:“吾无甚痛苦矣。”两天后,朝廷谕旨高度表彰张之洞。张之洞虽官至一品,死时却负债累累,全家80口人不知如何生计。尽管政府赏银3000两,大部分丧葬费用都是其亲朋门生所筹措。梁鼎芬一听死讯,立即前往送葬,一路步行,号啕大哭,老泪纵横,悲痛之声,压过孝子。梁鼎芬为张之洞作挽联,写道:

  甲申之捷,庚子之电,战功先识孰能齐,艰苦一生,临殁犹闻忠谏语;

  无邪在粤,正学在湖,讲道论心惟我久,凄凉廿载,怀知哪有泪干时。

  又一联云: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

  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何如?

  送殡毕,梁鼎芬在张之洞河北南皮老屋门前后绕行,落实自己在挽联中“徘徊门馆”之语。从光绪、慈禧到张之洞,领袖人物离世,对梁鼎芬打击沉重,而更大的打击来自1911年。

  贰2   在榨粉街开办图书馆

  1911年正月,原仍在焦山读书的梁鼎芬回到广州。4月5日清明节,他在白云山扫墓时吟了一首诗,诗云:“昔随父兄往,今领弟儿来。村路年年改,山花处处开。墓门恩已及,春雨病初回。志士曾何补,谁云老骥才?”当时52岁的他身体并不好,常常到白云山的寺庵里去养病。尽管没有官职,但他满脑子仍是如何利用一己之力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

  4月的一个大早,在惠爱路榨粉街93号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前,站了一班穿着长衫的青年学生,想到街内小洋楼看书。原来,今日梁鼎芬抱着“学古救时”的宗旨,把葵霜阁的图书,向市民开放。他在《梁祠图书馆章程》里表示过去孔子的学生都忠于鲁国,忠于国家,这是君臣的义务,是逃脱不了的。今天广州各学堂的学生读的也是孔子的书,应该知道这些连大清百姓都清楚的道理。梁鼎芬又说:“从今天起我的书向全省各学堂的学生开放,这些书籍为广东各学堂的学生所共有,你们可以在这里阅览,也可以借回家,只要大家爱护图书便是了。”以前私人藏书楼一向是秘而不宣,这一做法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加上榨粉街与文明路的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府学宫,及同在惠爱路的番禺学宫距离很近,自然吸引了不少读者,大家都想看看这位广雅书院山长家里藏些什么书。当学生们走入梁宅,发现全是四书五经,一本新学图书都没有,便扫兴而归。

  叁3 写大字报稳定民心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梁鼎芬得知消息后深感忧虑。随后不久邻近的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亦告光复,同盟会南方支部加紧策划在广东各地的起义。10月20日,孙中山自纽约致电两广总督张鸣岐,促其反正。25日,新任广州将军凤山由香港乘宝璧号舰来粤上任,在广州天字码头上岸即乘轿入城。当行至仓前街一带,革命党人李沛基预置在“成记”洋货店的炸弹响了,凤山被炸毙,随员十余人负伤。此时羊城物价飙升,人人自危,秩序大乱,特别是满族人、有钱人担心自己性命不保,纷纷搬迁避难。

  10月25日,省城各大团体在下九甫农务总会(文澜书院内)开会,会议的主角是前清粤籍官员邓华熙、梁鼎芬等人,他们提出要改良政治,融合满汉,维持人道,以保公安,只有这样做革党便不能祸我广东。次日,梁鼎芬写信给两广总督张鸣岐时向他表示了誓死效忠清朝的决心。11月1日,梁鼎芬致电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推举担任湖北都督的黎元洪,劝其归服朝廷。在信中,梁鼎芬大意说:过去的武昌城,居民稠密,百货充积,学堂林立,军队精严,为各省之冠。今天的武昌,丧乱萧条,逃者大半,人人危惧,家家贫窘。自武汉之事起,谣言日多,各省居民,纷纷迁徙,富家金帛,托之外人,中国精华,忽然立涸。自相残杀,祸已无日,在帝之人,利我如此,即害中国,反益外邦,种教澌灭。武昌城内,旗人杀尽,闻某一家子,手抱未周岁,不曾学话,亦杀之于菱湖之帝,万国兵祸,无此惨酷。信尾落款:开缺湖北按察使梁鼎芬。

  为了稳定广州民众的情绪,让大家相信广东“平安无事”、大清 “健然无恙”,11月初梁鼎芬亲自书写了4个大字报,贴在木牌上,雇人手举木牌站在广州知府衙门前,向市民展示。梁鼎芬在大字报中说:“我家住在榨粉街人所共知,我家老少不搬一人,书画不搬一纸,各位不信,请来查问。如係假话任听众罚。奉劝各位切勿搬迁,徒乱人意,花自己钱,甚无谓也。”他又说:“前谣传省城初九日(10月30日)有事,各家搬迁,自己损失甚大,今已过矣。奉劝各人同为大清百姓,以后勿信谣言,各店照常开门贸易,至所望也。”他又呼吁官府与商人能体谅民苦民怨,他说:“民贫米贵,可念。今官与绅商合办平糶,并此传知。”最后梁鼎芬还说:“广东官民同心改良政治,百姓有疾苦,皆可禀诉。公安无事,望各店户照常开门贸易,勿自惊扰。”谁知就在梁鼎芬向市民告示大字报后一个星期,11月9日,胡汉民等人在广州宣布全省共和独立,忠于民国,羊城民众闻讯欢声雷动,城门大开,炮竹声不绝于耳。此前还要市民不必慌张的梁鼎芬自己却慌乱起来,早在广东光复前一天晚上匆匆逃避到了香港。

  关于梁鼎芬的大字报,以后还有一段故事。大家知道如果大字报张贴在木牌上本来很难回收,即便收回来也会残破污损,但今天人们看到的梁鼎芬这些大字报仍完好如新,又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在其中一张大字报里找到了答案,这是梁鼎芬的学生胡先春在1923年写的一篇跋文,上面说:“宣统三年八月二十日,武昌事起,举国骚然。梁文忠师时病居广州,闻而惧焉。即书此数纸使人揭橥于市,并相随劝告,冀以安人心、挽狂澜也。今扰攘十二年矣,文忠师墓草已宿,其家人忽于丛纸堆中检得原稿,因从暂假俾后世得览观焉。癸亥上巳前一日六安胡先春记于京师。”这说明当时梁鼎芬写大字报还十分仔细认真,每张均留下了底稿,且藏于家中。12年后,胡先春发现了它们,胡氏希望后人能知道梁鼎芬当年安稳民众、挽救清朝的一片苦心,写此一跋。2003年,梁鼎芬4张大字报中的3张在广州一拍卖会上出现,省中山图书馆以5000元1张价钱购得收入馆藏。此为后话。

  肆4 剪辫头上痛在心

  辛亥革命前后,不少中国人将长长的辫子剪掉了。黎元洪被抓到咨议局后,开始也不愿意剪,三天后才剪掉。军政府组织士兵和学生在街上开展宣传剪辫,各城门和重要道路都有士兵和执勤人员把守,未剪者不得通行。街上不少理发店取代昔日的“剃头匠”,还有剪辫队巡视,遇有辫者当场代剪,剪辫队还深入了千家万户、医院为人剪辫。

  12月,梁鼎芬从上海来到了武汉,入住大旅社,准备筹措在四川被杀的端方的丧事。此前武汉城内剪辫一事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保护辫子,他绝少外出,即使在旅社也戴着一顶长尾红风帽,以防万一。黎元洪对手下说:“梁节庵每天戴着风帽,害怕别人看见他的辫子,保护甚周。我打算请他来都督府吃饭,你们乘机将他辫子剪去如何?”此议一出,马上得到同盟会员曹亚伯的响应,他说:“我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当晚,曹亚伯来到汉口大旅社找到梁鼎芬,说:“屋里太热,你无需戴帽,脱掉它不要紧。”梁鼎芬并不答应。曹迅速走到他的身后揭去风帽。梁鼎芬心知不妙,用双手紧掩辫发,此时曹的一个助手拿着剪刀冲了上去。梁鼎芬顺势倒地,两手护发,以头撞击地板。再上来两个人反扣梁的双手,持剪者用力一剪即去其辫,再剪了三下,梁鼎芬的头有如寸草不生的荒山野岭。曹及助手呼啸而去,梁鼎芬趴在地上哭了起来,他的学生屈德泽等在一旁劝说慰问。当晚,梁鼎芬抱着风帽哭泣,连夜奔上火轮返回上海。

  伍5 督工建陵当种树大臣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退位,梁鼎芬穿着孝服,他发誓说:“国亡之日,即日穿孝,终身如此。”以后梁鼎芬在河北易县太平峪督工建设光绪陵墓崇陵,“南北奔驰,露宿风餐,不遑安处”。他长期住在梁格庄光绪帝停灵的暂安殿旁,每天朝奠于梓宫前,风雨无阻。同时,拖一条行动不便的病腿,乘棚车往施工区各处瞻视,问长问短,工人没有不认识他的。梁鼎芬盖了三间小屋,名为“种树庐”。

  他还有一个“种树大臣”雅号,崇陵在1913年起建,经过1年半时间大致完成,但梁鼎芬看到光秃秃的墓园,既不美观,又关系到风水,于是即提出崇陵植树计划。后获溥仪颁旨委以“崇陵种植树株事宜”,却无拨给分文经费。为此他带头捐款1000大洋,并为建设崇陵劝募巨款四处奔,并写了一份公启说明在崇陵植树的理由,又派人到琉璃厂订制了200个小坛,里面盛满在崇陵一带的雪水。梁鼎芬带着这些小坛分别到满清贵族遗老家中,痛说崇陵窘况,乞请他们捐资购买树苗。如遇捐出较大批钱者,他微笑拱手告别。若是一些拒绝捐钱或出资微薄的人,他当场大发倔脾气,给对方难堪。这一招还挺灵,有哪家愿意听他咒骂,谁也不愿意最后得到一个对先皇不忠的罪名。200坛雪水送出,换来了一笔可观的款子。是年清明,梁鼎芬便派人从丰台和蠡县等地买来大批松、柏、桧、杨树苗,亲率工人们植树、浇水、捕虫。

  袁世凯为报数年前受弹劾之仇,曾派刺客来杀梁鼎芬。当匕首已经顶在胸前,梁鼎芬面无惧色道:“能死在先帝陵前余愿已足,汝快快动手可也!”刺客竟被感动,说明来历并劝他离开。梁鼎芬坚定地表示:一定要看到松树长大才走。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梁鼎芬等在崇陵三座牌坊内栽植云杉18株,象征18罗汉为皇帝守陵,在陵后山坡栽树4万多株,终于完成了崇陵植树活动。梁鼎芬自认为做了一件对得起先皇的事,崇陵是一座青山,郁郁葱葱,绿化环保,这倒是梁鼎芬生前没有想到的。

  到了光绪入葬那天,梁鼎芬随棺椁入到地宫,当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布置好、百官准备退出时,梁鼎芬竟然号啕大哭,大声叫嚷他宁愿为先帝陪葬,不想出去了。这一下可吓坏了官员及随从,于是随从动手将他强行背出地宫,尽管大家都知道梁鼎芬这是逢场作戏,但也多多少少反映梁氏当时的思想状态。1916年,经陈宝琛引荐,鼎芬充任溥仪的老师,加二品衔。他每天上朝,传道授业,为溥仪写起居注。

  1917年,在张勋复辟活动中,梁鼎芬以清室代表身份与军阀张勋一方代表同赴总统府,逼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奉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字盖印。后来张勋失败,梁鼎芬病忧交加,1919年11月14日,梁鼎芬在北京郁郁而终。临终前,梁鼎芬将自己的诗文全部付诸一炬,其遗言曰:“今年烧了许多,有烧不尽者,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也。”

  后人将梁鼎芬埋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永远地为光绪守陵。

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北洋水师洋教头曾劝李鸿章提前动手
  • 玄武门之变背后的真实
  • 宋美龄:世纪婚礼背后的政治与爱情
  • 陈布雷死亡之谜:死前神经极度衰弱
  • 天子陵墓前为何不种柏树
  • 诺曼底登陆之后的血拼:盟军坦克大战纳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