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谅的墓志铭碑及盖历经1200多年时间的洗礼,今天还静静地躺在潼关县东门博物馆那大厅里。石碑虽无言,志铭却有语,伟大的汉字忠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它也告诉我们,忠勇的李元谅永恒,“世界主义”的大唐永恒
李元谅 (732——793),祖籍安息(今伊朗),唐朝德宗时任华州刺史。
李元谅本姓安,因幼时为宦官骆奉先所养,遂改姓骆,名元光。他早年从军,后累官至镇国军副使,驻防潼关。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原泾原节度使朱沘叛乱,占领长安,自称为帝,并派大将何望之轻骑攻占华州。李元谅闻讯,立即率部从潼关西进,赶走何望之,将华州收复,并迅速整修城池,准备守城器械,还在几日之内,招募士卒万余人。朱泚数次遣兵来犯,皆被击退。李元谅因此升任华州刺史兼镇国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784)五月,李元谅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斗,因身先士卒,奋勇力战,数败朱此叛军,被授于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三年(787),李元谅率本军从副元帅浑城与吐蕃会盟于平凉(在今甘肃)。会盟之日,吐蕃伏兵突然袭击,捕杀了唐会盟官,浑瑊单骑逃遁。幸李元谅有备,救浑瑊出险。唐德宗为此勋劳,赐他李姓,改名元谅。
贞元四年(788),李元谅兼任陇右节度使,离华州移镇良原(在今甘肃省崇信县东南)。华州百姓为李元谅树碑颂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