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全省本年内到位资金794.8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55.8亿元,增长1.1倍;国内贷款146.8亿元,增长58.1%;利用外资8.44亿元,下降3%;自筹资金358亿元,增长19.8%;其它资金125.5亿元,增长55.1%.全年共争取落实中央投资68.6亿元,较上年增长44.8%,为多年来最高。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6.6亿元,重点支持了一批农牧区生产生活设施、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以及社会事业方面的项目建设。安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9亿元,集中用于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全省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落实政府信用贷款2.5亿元,争取利用国外贷款4440万美元,落实企业债券8亿元,有力引导和带动了全省投资的快速增长。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85.78亿元,同比增长29.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9.02亿元,增长36.4%.
(四)城乡消费繁荣活跃,消费价格平稳回落
受扩大内需政策和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全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00.47亿元,增长18.8%,超计划6.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6.9%,为近20年来最高,居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中,市的零售额213.77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86.7亿元,增长18.8%.旅游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全年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108.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15亿元,增长26.6%,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通过落实国家和我省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市场供应充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大大低于上年涨幅。加强了粮食、蔬菜、肉类、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完善成品油价格管理,制订道路客运运价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方案。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进一步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开展部分地区医疗机构药品零加价政策试点工作,切实减轻患者负担。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生猪价格下跌等价格变动情况,及时启动价格应急监测预案,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价格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活动,逐步规范教育、医药等价格和收费行为。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教育方面,建设了一批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未“普九”县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加强了32个重点实验室和11个实验教学楼示范中心建设,推进了青海大学“211”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中小学公用经费及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2009年底,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省内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达到73.4%,提高3.7个百分点。卫生方面,实施了一批省级中藏医院、州级人民医院、县级中藏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项目,同时建设了一批省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业务用房,全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330万农牧民健康档案,免费为8.36万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施行贫困农牧区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000例,免费开展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和唇腭裂患儿修复术各100例,对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例补助400元。全年推进了87个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每人800元提高到920元,年底全省总人口达到55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2%.,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文化体育方面,组织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一批项目,年底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4.5%.
(六)有效解决民生民计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完善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就业优惠政策,支持建立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加强对困难企业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在应对危机中稳定劳动关系。全面实施“农民工就业援助行动”,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继续组织“金秋拾棉”等大规模转移就业,全省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二次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万人,超年度计划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农牧民劳务输出规模达到102万人(次)。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年内再次提高城乡低保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全面启动农牧区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动学生参保,加快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年底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9.2万人,参保率达到64%;适当扩大失业保险金使用范围,加快落实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政策,重点推进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参保。年末全省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1.34万人、75.69万人和36.02万人,同比分别增加3.04万人、3.57万人和0.59万人。城乡居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22.5万人和38万人。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9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继续推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改善职工生活待遇;继续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92元,同比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元,增长9.3%.
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实施了367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覆盖贫困人口32.7万人。落实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96亿元,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资金4179万元,安排了一批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设施农牧业等项目建设,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36万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235亩,对东部贫困地区1595户、7604人实施易地搬迁。全年18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开工建设1.96万户,完成1.62万户;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2.57万户,完成1.74万户;开工建设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住房2.4万套,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开工建设1万套的目标任务。
(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研究制定了《青海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青海省行政效能投诉办法》和《青海省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重大决策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及政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全面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州、地、市政府机构改革按计划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盐湖集团、西部矿业等企业国有资本调整和重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投资公司(桥电)上市前期工作和茫崖石棉矿第二步改制工作向前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草场流转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畜牧业试点全面展开。财政、金融改革向前推进,进一步完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率先开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支农信贷担保体系;继续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批准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2家、村镇银行1家。银政企协作、信用平台建设、民间合法借贷、上市融资、企业债券五位一体的融资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