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素雅的西夏瓷器

时间:2013-09-27 08:59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西夏瓷器

 

  西夏的瓷器,在二十年前人们还缺乏甚本的认识,自1985年后,随着《西夏文物研究》(陈炳应着)、《宁夏灵武窑》(马文宽着)等专着的相继出版,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西夏瓷器制造业相当发达,瓷器的品种相当多,而且十分精美,同时也很高有民族和地力特色,不愧为中国瓷器史上的奇葩之甘肃武威等地出土的西夏瓷嚣比较多,加上征集收藏的,其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型的瓷器,更为全国罕见。


  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发现的西夏瓷器器型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四五十类八九十种,包括:生活器皿类;有多种釉色、造型、纹饰和尺寸的碗、杯、瓶、罐、壶、瓮、尊、盆、盘、釜、钵、盒、缸、灯、铃、钩、法轮、金刚杵、佛花等  文房器具类:有砚台、砚滴等。娱乐用品类:有棋子和乐器牛头埙等。建筑材料类:有多种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等。雕塑艺术器类:有多种人像、骆驼等生产用具类:有多种纺轮、匣钵等西夏烧制瓷器时,用煤做燃料,在瓷窑中燃烧氧化比较充分,所以胎质致密坚固,颜色多为白中闪黄即多为浅灰白色或浅黄色。


  西夏瓷器的釉色比较多,有白、黑褐、青、紫、茶叶、姜黄等。其中以白釉和黑釉为多。还有复合粕,即器物外表施白色釉,里面施酱色釉;或外黑褐色,内青色等。据科学测定,西夏瓷器釉料淘洗比较细,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只有0.66%,从而提高了釉的透明度。


  西夏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是采用剔刻花。此外,还有点彩、印花和镂孔等。剔刻花有四种方法:


  剔刻釉,是在瓷胎施釉稍干后,剔掉花纹图案周围的釉面,露出瓷胎,而留下的釉面即是花纹图案,凸起显现于胎上,但花纹细部纹饰和底纹则采用刻划法。用这种技法因纹饰凸出,釉与胎色差对比强烈,纹饰鲜艳,所以普遍使用,主要用在黑、褐色等颜色釉显花的瓷器上。


  刻釉,是在瓷胎施釉稍干后,用刻刀在柚上刻划出花纹来。因为刻划的花纹太细、露胎小,花纹不明显,所以这种技法很少单独使用。


  剔刻化妆土和刻化妆士,是在瓷器胎体上施一层化妆浆料,阴干,把花纹周案以外的化妆土剔刻掉,使花纹图案凸显出来。再在其上罩上透明釉。入窑烧成后,剔刻掉化妆土的部分,呈现浅青色,未剔划部分呈现白色使图案纹饰清晰而柔和。这种技法主要用在青、白釉器上。


  西夏瓷器的装饰题材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象征富贵幸福的牡丹,佛教象征物莲花,以及梅花、葵花、葫芦、婴戏、鹿衔花、鱼、骆驼、马、凤、兽面、卷花、近似扇形的水波纹、弦纹、菱形、梯形、方格纹等,


  两夏瓷器的风格和制瓷技术,一方面是受到中原磁州窑系和定窑系的影响,如高圈足碗、杯、折腰盛、花口瓶、瓷灯等器物,是中原宋、金瓷器常见之物;各色釉料、化妆土、剔刻花等装饰手法及牡丹花、莲花、婴戏等装饰题材;用匣钵叠烧等方法,都是中原制瓷业早已普遍使用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西夏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


  瓷扁壶


  瓷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器物、小口、斜唇、短颈。腹的两边呈扁圆形,略微外鼓,中间各有一个小圈足。两侧有两耳或四系。这是因为西厦主体民族党项人及境内的吐蕃、回鹘等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流动性强需经常搬迁的特点,而仿效皮囊创造的两侧装上系。就可以朋来穿绳子,背在身上骑马行走或搬家时挂在车上。壶从鼓腹改成扁腹。背、挂时就不会鼓鼓囊囊,既少占体积而又稳当,扁腹上加圈足,则是为了放在地上平稳而又起加固瓷壶胎体的作。在前后腹结合处,即壶身四周加施附加堆纹一圈,既起装饰作用。使它像皮囊缝合处的纹样,又起加同瓷壶的作用。由此可见  这种瓷扁壶是西夏人从实用出发而创制的。各方面想得很周到,很合理。与此同时,选种瓷扁壶种类丰富、图案精美,堪称为瓷雕中的艺术佳品。表现在:壶体大小多样,小的体高只有11.2厘米,小巧玲珑;大的体高达35.6厘米,颇为壮观。釉色多样,有黑釉、褐釉、茶叶末釉等。一般是通体施釉(除圈足外),光亮匀净,即使是单色釉,也显得素雅清纯(茶叶未釉的效果更好)。扁腹、耳系都是左右对称的,使本来不太稳定的扁壶给人以稳定之感。大面积的剔刻花,多以开光构图内的大牡丹花为主,周围衬托以牡丹叶纹和近似扇形的密集波纹,主次分明疏密结台,剔刻花花地色差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加上釉色鲜亮透明,使整个花纹图案显得鲜艳夺目,优美动人。不仅如此,西夏瓷扁壶的剔刻花图案虽然多是牡丹花,但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在壶腹两侧各有一个大开光,内饰两枝牡丹花,上下空隙较小,饰以平行弧线纹。有的是用四枝牡丹花连接成一圈圆形花纹图案。有的只用一枝花开四朵枝繁叶茂的大牡丹花,由上而下饰满整个壶腹。


  有的用一大二小三朵幅开的牡丹花饰于壶腹叶中上部。花朵下面饰以粗壮的花枝、稀疏的花叶和弧线纹。还有几种构图方式,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西夏人对自己创造的这种瓷器,情有独钟,使之装饰成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品之一。


  黑釉剔刻牡丹花纹六系罐


  黑釉剔刻牡丹花纹六系罐,高58.5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16.6厘米。圆口,罐口下端有一个凸圆圈。罐身近似长桶形,斜肩,腹稍鼓凸。下部内敛较大,总的体形较为瘦长。肩部安设六个拱桥形系。圈足。通体上黑色釉。罐上的纹饰分三部分-一颈部刻波浪形花边,肩部饰六个梯形开光,开光内各剔一枝牡丹花,花、叶兼备;腹部饰三个菱形开光,开光内各剔两枝牡丹花,花繁叶茂,菱形开光四周又填满由比较细密的阴刻线组成的水波纹和牡丹叶纹;六系上刻划平行线纹。总的看来,瓷罐上的装饰图案非常饱满,但因牡丹花纹姿态各异。有的上下斜置,有的上下竖立,有的左右横列;罐的下部又留有空白;线条也很流畅,颇有迎风摇曳的动感。所以看起来毫无臃肿感觉,而是相当别致精美。


  白釉剔刻牡丹花纹罐


  白釉剔刻牡丹花纹罐,高40.9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13.3厘米。圆口略外折,口沿下也有一个凸圆圈。罐身圆桶形,但与上述瓷罐相比,腹部外凸较大微,体型较短,复合釉--罐外施白釉(先在胎上施白化妆土,剔刻花纹后,再在上面罩上透明釉);罐内施酱色釉。


  装饰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肩部刻上下两圈卷草纹,中间隔以两根弦纹。腹部大面积别刻牡丹纹。没有开光和分区。瓷罐最下部留空白。这件瓷罐的花纹,花繁叶茂,生意盎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夏瓷瓶种类更多,有形似葫芦高圈足的白釉净瓶、白釉葫芦瓶、白釉经瓶、白釉剔刻花经瓶、褐釉剁刻花经瓶、黑釉剔刻花经瓶、褐釉刻花大瓶、褐釉小口双耳瓶、黑釉小口瓶、白釉花口瓶、褐釉剔刻花花口瓶、褐釉玉壶春瓶等。这些瓷瓶整体造型富有艺术意蕴。例如白釉花口瓶,五瓣花口写实匀称,配以细长的颈、扁圆的腹、比较高大的圆圈足,加上流畅的线条,温润纯净的白釉。整体上给人以既优美飘逸而又端庄稳重的美感黑釉剔刻"鹿衔花"纹经瓶,平折小口,柬颈宽肩腹虽长而较大,圈足也比较大,很稳定。主体纹饰是一个大开光内饰以幼鹿衔花回首仰望图,两侧饰以大片展开的花叶、开光外是平行弧线纹。主题纹饰下还有一层卷草纹,整个图案生动秀丽。玉壶春瓶,长圆腹。细长颈喇叭口,短圈足,犹如春天到来种子发芽破土苗壮生长似的,充满生机,整体造型更为生动优美。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