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坡西周墓文物赏粹

时间:2013-05-15 09:11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祝中熹 点击: 载入中...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甘肃省考古工作者在灵台县城西北约三十华里处的白草坡,清理、发掘了一批西周墓葬,包抱九座中、小型墓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曾在文博、考古界引起轰动。墓葬多经盗掘,墓主身份已难确定。唯M1和M2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故价值最高。据出土器物分析,这是两座西周早期的高规格贵族墓,墓主分别是黑伯和奚伯。


  "黑"为水名,即古文籍多处记载的雍州之黑水,为泾河的一条支流。黑地因水得名,黑伯即周王室封邑于黑地的伯爵。"奚"字原子能掘报告误为"暖",考其字形应为奚字。奚地因山而得名,故其字以阜为偏旁。奚山即今甘肃平凉境内的先秦名山鸡山,亦鸡头山或笄头山。黑、奚二地均不出陇东范围,大体都在古密须国域内。商周时代,泾、渭中上游地区有许多小方国,有的依附于周,有的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其中,位于今灵台域内的吉姓密须国,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其亲商反周,所以密须国在商末被周人灭掉了。古密须地处泾、渭之间、北接阮、共,南望岐周,是联系、近代制戎狄诸部的西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周人灭密须后当然不会放松对该地区的监管,必派王室权贵去加强统治。《国语·周语》载密康公跟随周恭王游于泾上的故事,韦昭注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可知密须此时已被纳入周王室宗法分封的体系内,姬姓密须国已变成周之同姓公国。我们知道,周先祖不窜曾在夏朝末年西迁到了今甘肃庆阳一带。周人要灭商,当然就要消灭与商有联盟的密须国,建立姬姓国。此外,在一些关键地区,周王朝建立后又作为封邑,直接委派一些军事贵族统兵前往镇守。黑伯与奚伯当即这类军事贵族。


  黑、奚二伯墓中所出青铜礼器,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品位高雅,纹饰华贵,铸造作精美,有铭器物多达二十余件。其中还含有一部分族徽繁异的商器,那是周人灭商时的战利品;它们的存在,使我们对墓主的身份与级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青铜礼器外,还出土不少玉器和贝器,它们与礼器相辅,进一步说明了二墓的档次。须特别提及的是墓中所出大量兵器,有许我造型独特,设计巧妙,工艺精绝,被公认为西周铜兵中罕见的珍品。此外,除车马坑中殉有一辆单辕双轮、配四枚銮铃的马车外,两座墓中还陈放着不少车马器饰,类型齐全,制作规整,展现了周初贵族习用的车马部件配置和纹样风格。


  白草坡西周墓葬所出器物,其形制、规格以及组合关系,多能与文献记载中周代礼制相印证,对于研究西周贵族社会的等级制度,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白草坡西周墓葬的丰富遗存,向世人昭示着陇东古国的辉煌历史,并以其瑰异多彩的风姿,牵动着每个观赏者心中的思古幽情。


  ┥铭铜方鼎


  "┥"铭铜方鼎,高24厘米,长18厘米,宽14厘米。


  宽平唇,直口立耳,深腹平底,腹壁微仰斜。长柱足。腹四隅外缘及四足上部起扉棱。腹四面饰牛首而以夔纹为辅,细雷纹为地。牛角特大且分节,目、耳、鼻皆精心刻画,夔形对称,装饰效果极强。腹内壁三字铭:┥作尊".


  此鼎出土于白草坡西周墓群虫的黑伯墓(MI)。铸作规整,纹饰清晰,形象瑰异,呈现西周早期方鼎的典型风格。"┥"为人名,"尊"本为一种盛酒器,有时用作青铜礼器的通称,这也是周初一些礼器自名的特点。


  侈口柱足■


  通高38厘米,口径24厘米。■是古代饪食器中专用于蒸饭的器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盛米,称为■;下部储水,称为鬲;中间置承饭并通气的隔托,称为算。鬲下加火煮水,用蒸气熟饭。此■■鬲连铸。侈口,直耳微外撇,深腹细腰,活箅,分裆鬲,三高柱足,足端略粗。双耳饰绹纹,颈部饰一周线条已图案化了的细兽纹带。鬲裆部分饰三牛面,大角平展而角端略扬,双目突起,与商代青铜器款足裆部习用的高浮雕兽面风格完全一致。


  始于商而盛行于周。因为它是主要的熟饭之器,故几乎在所有殉葬青铜礼器的贵族墓中,都必有■,和鼎、簋、壶、盘、皿、豆等器配套组合使用。比■出于■伯墓,在■伯墓中也出了形制基本相同的一件。


  玉人


  高7.9厘米,宽0.7厘米。


  白草坡西周墓群中,■伯、■伯墓各出土玉人一件,皆出自腰坑口部,当系墓主佩系在腰间的心爱之物。■伯墓所出白玉人形铲,前已在《玲珑璀灿赏古玉》一文中作过介绍;现在再介绍出于■伯墓中的这件玉人。玉人为黄玉质,晶莹坚腻,色泽悦人。头部为圆雕,并作了着意刻画。束发高冠,冠顶部有歧角。巨目阔鼻,高耳广额,人身则为一上粗下细的钝圆锥体,四条平行阴刻线,从胸膊处盘下,在身后相交,又绕至身前相接,对四肢不再作任何交代,似在有意喻示四肢的被捆绑。这种表现技法,耐人寻味。胸、颈间有一圆周穿,为系佩用。此玉人纹饰含意晦涩难明,一般阐释者多以占俘寓意视之。中国人自古有崇玉情结,原始社会时即存在用玉或美石制作耳饰和胸饰的风习。商周时代佩玉之风更为盛行,但那时尚不像春秋以后那样,形成壁、璜、珩、环、■、珠等多型玉件组合相串的纷繁佩玉体系,一般多佩■佩觿,尤喜佩各种玉雕动物或玉人。将敌人形象加以丑化,雕成玉人随身佩带,寄托一种敌■之情,这也合乎当时贵族们的心态。


  人头形銎钩戟


  高25.5厘米,宽23厘米。戈援有脊棱,斜上伸出,援端下钩如鸟喙,援基部饰浮雕牛首,首向与戈脊一致。横长方内,内端三齿,内面阴刻牛头形徵识。刺刃铸为人头形,人头颈部形成椭圆銎,以纳戟柄。人头形象奇特:浓眉深目,披发鬈须,高耳巨鼻,吻唇突出。最引人深思的是,腮部有线条粗而深的唇形纹饰。


  戟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多功能长柄武器。《说文》:"戟,有枝兵也。"所谓"有枝",言其有几种构造不同的锋刃,多向歧出,犹如树枝的多股分杈。一般形制是戈与矛,使之成为一种可勾可刺,可横砍亦可下啄的杀伤力较强的武器。出土于■伯墓的这件钩戟,为连体铸造,设计奇妙,工艺精美,穿、銎结合,构造十分科学。銎部的人头形象,显非华夏人相貌,似属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族人头像。结合史籍文献考察分析,很可能是当时对西周王朝威胁最大的■狁人。


  耳形虎纹■


  高23.1厘米,宽15厘米。这是一种柄有銎异形青铜钺,呈耳形,刃部为片状圆弧,耳垂部为短胡两穿。钺身浮雕虎纹而以虎脊为刃。虎头下探,张口含銎,銎端又有一圆穿以固柄。这种穿、銎并用,而且銎中又有穿的装柄方式,高度增强了柄与钺的结合力度,合理而又实用。虎纹与钺形浑然一体,以洗练有力的线条,突现虎之利爪与巨口,使虎的凶猛与钺的锋势相得益彰,可谓妙趣天成,匠心独具。


  父辛铜斝


  通高32.5厘米,口径19.5厘米。鬲形,分裆三柱足,足端略粗。侈口,口沿立束腰双粗柱。低颈,颈饰弦纹。扁圆式■,与颈联接处饰牛首。■内铭:"■父辛"."■"为家族徽号,"辛"为人名。商、周时代特别是商代,贵族们多以日干为名,并有在青铜礼器上铸族徽以志其所有的习俗。从器形及铸铭方式看,此虽出土于周墓中,却有可能为商器,系西周军事贵族的战利器或上司的赏赐品。


  斝为一种温酒器,商周贵族们祭奠神灵祖先举行裸礼时习用斝。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白草坡西周墓文物赏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