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陪都是一个国家在首都之外另设的首都,由于它不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所以并不具有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它至少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有时候甚至取代了首都的作用,例如隋炀帝和武则天时代的洛阳。陪都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西周、东汉、魏、隋、唐、北宋、辽、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都实行过陪都制。
中国历史上陪都的设置,源于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西周建立后,定都于镐京,为了防止殷贵族的反叛,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兴建了洛邑,称为成周,这是中国最早的陪都,它很好地补充了镐京因偏于西北而难于控制中原和东方的缺陷。
西安这座享誉全球的古都,除了曾经是十三个封建王朝的国都外,还是东汉、曹魏、后赵、大夏、后唐和后晋六个王朝的陪都,时间跨度近三百年,是西安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建都洛阳,东汉王朝建立。由于刘秀以西汉的继承人自居,在洛阳成为国都的情况下,西汉旧都长安降格为陪都,这是它第一次作为陪都出现。当时的长安被称为“西京”、“西都”,是地位仅次于洛阳的第二大城市,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三都赋》,都对长安有过描述。公元190年,军阀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在做了165年的陪都以后,长安又一次成为汉王朝的国都,直到五年以后,汉献帝东归投靠许昌的曹操。
东汉末年长时期的军阀混战的结局,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北方的曹魏政权是接受东汉所谓的“禅让”而建立的,以正统相标榜,洛阳成为新的王朝的国都,而长安则再次扮演了陪都的角色。此外,北方军事重镇邺(河北临漳)、曹魏政权起家的许(河南许昌)和魏武帝曹操的出生地谯郡(安徽亳州)也取得了陪都的地位。这种五都制的局面持续了45年,西晋取代曹魏以后,以洛阳为都,没有实行陪都制。
十六国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三个割据政权先后以长安为国都,后赵和大夏则以长安为陪都。后赵政权建都于襄国(河北邢台),后迁都于邺,在都邺期间建立了长安和洛阳两个陪都。由于西晋末年长安和洛阳的宫室破坏严重,后赵政权曾经征发民力修复长安洛阳的宫室,称作“二京作役”,动用劳动力将近四十万人,显示了后赵对陪都的重视。公元416年,东晋权臣刘裕出兵北伐,第二年进入长安,攻灭了以长安为都的后秦,这一年年底,急于篡夺东晋政权的刘裕匆匆南归。此时,匈奴政权大夏的首领赫连勃勃率军南下,于公元418年攻占长安,驻防的晋军全军覆没,赫连勃勃遂领有关中。大臣都劝赫连勃勃建都长安,赫连勃勃却认为他在陕北的根据地受到正在华北兴起的鲜卑政权北魏的威胁,以新征服的长安为都过于冒险,于是仍然以统万城(陕北横山)为国都,称为北京,而以长安为陪都,称为南台,时人则称为南都。
从公元534年东魏建都长安到公元904年唐朝迁都洛阳,长安在370年里不间断地作为国都,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其中隋代新建的长安城面积达到了84平方公里,人口百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同时代的城市相比较,仅从城市面积来看,是隋唐陪都洛阳的1.8倍,是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7倍,是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2.7倍,这是长安历史上最辉煌的岁月。
公元904年,唐的权臣、军阀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完全破坏了长安城。三年后,朱温取代唐建立了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在北方最大的敌手是盘踞山西、被唐朝封为晋王的沙陀贵族李克用,双方的斗争持续了二十多年。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于923年初称帝,国号大唐,历史上称为后唐,这是五代中最大的王朝。李存勖以为唐朝复仇相号召,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同年十月,唐军击败后梁主力,攻占开封,年底宣布洛阳为国都,号为洛京。为了给大唐旧都长安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李存勖以长安为陪都,称之为西京。公元935年,“儿皇帝”石敬瑭以出卖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来契丹的支持,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公元938年,后晋以开封为都,洛阳为陪都,号为西京,降西都长安为晋昌军。由此可见,在后晋建立之初,长安仍然短暂地作为陪都。但是此后,再也没有任何封建王朝把长安作为国都或陪都,虽然北宋初年以及明代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曾有迁都长安的念头,但最终都以种种原因作罢。
古都西安,不仅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而且还有约300年的陪都史,无论从建都王朝还是建都时间看,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古都。在中国古都这条璀璨的星河里,西安是最耀眼、最夺目的那一颗。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