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当地居民至今保留着用洮水浅滩生长的“毛腊柱”(中药名叫蒲黄)止血镇痛的习惯,据说也是老子所授。
临洮县城西北过洮河十八里地有座寺庙,相传老子和弟子曾先后三次到该地过夜。人们尊称老子为龙,后来便将这座寺庙称为“卧龙寺”,并把老子途经到广河的流水称为“伯阳河”。
“老子坪”还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相传老子与尹喜从渭源翻过关山进入狄道川(今临洮县川区)后,因天色已晚,便到当地的村落一农户家借宿,老农一家十分热情。老子感念一饭之恩,遂遗下自己的拐杖为赠。当地为纪念老子,便将村名改为“老子坪”。
打造“老子第二故乡”
在打造“老子第二故乡”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老子文化在临洮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2007年,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召开后,临洮县政府便募集资金,组织一大批退休老干部、教师及各界知识分子组建了临洮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大力进行老子文化的推广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会根据现有的材料,对老子其人其事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老子在当地的相关传说和事迹,为老子凤台飞升的可信性提供了诸多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剖析《道德经》,进行解经悟道活动。
“过去,总是秉承一分为二的观点,认为老子的思想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现在,在很多知名专家学者看来,老子的思想是超前的,具有普世意义。” 临洮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占伟说。
研究会已经编辑出版了五期《老子文化探索》,还有《老子文化诗词选集》等著作,整理老子的相关传说,广泛学习外界研究成果,也试着进行阐释。据郭占伟介绍,临洮县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讲座论坛,并组织考察团到河南、陕西等地交流学习,涌现出一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者,“陈如清先生就把道家学派和道教教派结合起来,以一元论观念来研究老子,这是很有开创性的。”郭占伟说,“我们力争让老子的思想指导当代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总体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做到这般,还算不错。”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是老子忌日,临洮县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公祭老子大典上,一般要用十来分钟吟诵四到五章《道德经》,并向老子致祭文。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研究会就会组织人员到周边小学进行诵经活动,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诵经是不定期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经文的了解,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德。”郭占伟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组织了八次诵经活动,并且肯定会保持下去。”
而在谈到为何临洮会如此重视老子文化时,临洮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保强说:“最重要的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当然也不否认,‘文化兴县,旅游富县’,打响‘老子第二故乡’这一文化品牌,对临洮经济文化的长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链接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