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非遗”:矿物颜料 创造西藏的色彩

时间:2011-12-28 01:17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急需保护留存和延续的状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整理过程中重要的资料提供者和手艺传递者,如果失去传承人,就意味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断裂与消亡。拉萨市古艺建筑总公司位于东孜苏路东边的尽头,在这里,一些掌握不同技艺、掌握不同物质材料的手工艺者汇聚一处,形成一个多项传统手工艺传承者们创造作品和展示作品的场所。这里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留存过程的标本。因此,我们在这里选择了泥塑技艺和矿物颜料的制作技艺作为本期报道主题。

    此外,一些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技艺,其实是一种民间智慧的精华缩写,比如酿制青稞酒的工艺,比如如何让水磨磨制出的糌粑更白更细。

    本期我们收集了四项正在申报进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并努力将这四项技艺以文字和图片解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这些手艺传承者的智慧与创造力。(记者 陈度)

    拉萨人习惯于把古艺建筑总公司称为“古建队”。如果在早晨9时至下午6时这个时间段内,你在老城区漫步时有幸进入到古建队正楼第三层西角的这个房间,可以看见5位阿佳呈“L”形排坐,她们一直在周而复始地转动垂吊在石臼上方的轴承。她们的名字分别是次吉、白玛、小次吉、仲巴、德吉。平凡的名字,做着看似平凡的有些枯燥的工作,无休止地重复转动而已。白玛的女儿不到两岁,她整天呆在这个房间里,在一地的钢盆和石臼中穿梭,也许将来她偶尔回想童年印象,在她幼儿园之前的童年记忆也会是石杵与石臼摩擦时的那种轰隆隆的闷响声,此外还有窗外铸造铜像的敲打声,和隔壁房间画唐卡的小伙子们播放的流行歌曲的声音。而她的母亲白玛则对窗外丁丁当当的敲打声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吵闹。

    次吉说,在整个西藏只有古建队能做这种特殊的矿物颜料,并能对市场供应这种颜料。

    取料

    一大早,古建队的工作人员克珠嘉措和普布次仁就去尼木县的矿厂取矿石去了。矿是老矿,生产蓝铜矿石与孔雀石,这些矿石可以磨制出蓝色与绿色的矿物颜料。而红、黄、橙三种颜色的矿石则需要去昌都等地寻找。

    随着市场对西藏民间手工艺术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文化遗产日的即将到来,古建队的多项手艺在这一段时间内越来越被外界关注。唐卡、沙绘坛城、壁画、木雕和家具上的装饰画等传统艺术品在塑造的过程中,对原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在这几项艺术创造中,最离不开的原料是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克珠嘉措说,使用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绘制的唐卡,时间越久远,色泽越鲜艳。

 

    磨料

    在轱轳转动的摩擦声中,仲巴拿着一块圆石头捣弄石臼中的碎石。她正在做的是磨料中的第四个步骤,前面的几个步骤是:碎料——用锤子将大块的矿石锤得细碎,然后用生菜籽油搅拌炒制,直至菜籽油完全融进矿石。然后,将矿石用清水浸泡,滤走其中的沙土。

    以仲巴她们的工作效率来估算,从碎料到最终磨成符合要求的矿物颜料水,一般需要五至六天。第一天是不停地洗料,同时也要择出不同颜色的矿石。在碎石被磨细的过程中,沙土也不断地被磨出来,并被水洗涮掉。次吉说,开始时的5斤矿石,最终洗完磨完晒干后获得的矿物颜料往往只剩下不到1斤。

    在最开始的那几遍洗炒过程中,清水一倒进石臼立刻能变得浑浊如泥浆。逐渐地,水越来越清,按正常程序所需的时间来估算,一般到了第二天中午,洗料的过程就能完成。接下来进入比较单一的劳动阶段——磨料,就是一直机械地转动轴承,让矿石在石臼中被研磨得越来越细。

    当然研磨也是有技巧的,首先矿石与水的比例就有规定,一般1:5或1:6。次吉说,她们磨出经验以后,听研磨时石臼内水流的声音就能知道矿石是否已经磨好:最开始的一两天内,矿石颗粒较大,是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你吃饭时咬到沙子的感觉”,这个阶段的磨制也比较吃力。越往后,矿石颗粒越小,颗料能随着水流在石臼中转动,摩擦力越小,惯性越大,轴承转起来也就越轻松。直到最后一天时,听到的就是哗啦哗拉的水在打漩的声音了。

    成料

    房间内有一些用玻璃罩罩住的颜料成品,共有13种颜色,其实基本颜色是5种:蓝,绿,红,黄,橙。(白色并没有被包括在其中)。其中红、黄、橙三色的矿物颜料都只有一种,而蓝和绿则通过磨制后的颜料水分层后,得到了5种由浅到深的同一色系的不同颜色,最底层的颜色最正,矿物含量也最高,越往上层,颜色越灰。至于这些颜色的名称,拿绿色来举例,专业的说法是:深绿、绿色、二绿、三绿、二级绿色。二级绿色就是浮在最表面的那层颜料水所沉淀出的矿石粉,色浅,绿中带着灰色。

    次吉的这一“锅”绿色颜料已经磨制了5天,在她从石臼中舀颜料水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越往下舀,颜色越深,但颜色分层并不在这里完成,而是颜料水在钢盆内沉淀之后进行的色相分离步骤:将盆中水分多次轻轻倒出,上层、中层和下层分别是不同种颜色,分成多盆的水需要再花时间沉淀。但是坦白说,我看见白玛将摆了一地的钢盆中的颜料水相互倒过来倒过去,也没弄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在进行这个“色相分离”步骤的,据她说这一共是5种蓝色。

    沉淀下来得到的矿石粉经沥水、晒干后即为成品。在沥干和晾晒的过程中矿石粉往往会结成沙块,所以还需要最后一个步骤:把这些沙块研磨开,再筛出细粉。

    这些矿物颜料的主要用途,一是画唐卡和壁画;二是做沙绘;三是在屋檐和家具上画装饰画。我指着房间顶上的装饰画问次吉,这也是矿物颜料画的么?“不是,那是油漆。”她又补充说“这个粉很贵的呀,一般家里不会用”。次吉端出一碟深蓝色矿物颜料粉末,约有100克的重量,市场价值就在150元左右。而红、橙、黄三色颜料虽然少了色相分离这一步骤,但因矿石过于坚硬,磨制难度大,因此价格也不比蓝色和绿色便宜。尤其是红色的这种粉末,据克珠嘉措介绍,这种石粉可以入药,能帮助骨折者早日康复。

 

    坛城

    房间的进门处摆放着一幅沙绘坛城,同样用玻璃罩罩着。这尊由古建队工作人员克珠嘉措所绘制的坛城似乎已经脱离了坛城传统的存在形式——传统沙绘坛城仅允许寺院制作,是宗教仪轨的一部分,属于大乘佛教内五明之学中的“工巧明”领域,即指建筑、雕塑、艺术、绘画方面的智慧。同时,作为瞬间艺术的一种,沙绘坛城总是在绘好的那一刻即面临被销毁的命运,它并不是执着于实物的艺术。

    而常年陈列在古建队的这尊坛城,除了展示坛城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的创造性,它更大的价值似乎是为解说矿物颜料的多样性而存在,它所包含的宗教意义已经不重要。

    克珠嘉措绘制这尊坛城时,共用20多种颜色。这20多种颜色全部由蓝、绿、红、橙、黄、白这六色的矿石粉按比例相互调制而获得,这个原理与绘制油画和国画调制颜色的原理一致。

    也就是说,这幅坛城算是古建队磨制的矿物颜料中各种颜[-色的集大成展示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可爱的中国”之苗族:小小竹编编织脱贫致富梦
  • “可爱的中国”之柯尔克孜族:这里的人们和猎鹰有个约定
  • 甘肃山丹军马场现“万马奔腾”壮观场景
  • 走进三江源丨“飞阅”三江源:壮美通天河
  • 甘肃敦煌秋游“人气爆棚”
  •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