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兰州吃小吃习惯的姿势 赵清华/摄
近些年在南关十字,举行过“全国小吃节”,场面十分热闹,然而,媒体感叹没有兰州小吃参加。这里不便去评说什么原因,但却由此联想到早年兰州小吃,很多只能是记忆中的事了。
“高三肉”倾倒兰州人
五六十年前最有名的“高三肉”不仅倾倒本地人,就连见过大世面的北京人也赞不绝口。此肉既香烂可口,但却无油腻之感,风味绝佳。该店没有堂皇的门市,只在中华路东段,今城关区人民医院西侧,一个小夹道里,巷口仅挂一块不大的木牌,上书“高三酱肉铺“。仅此凭质量和风味取得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美誉。到上世纪60年代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高三肉消失了。此后在80年代又曾在西关西城巷北口出现一间店面,然而未能久长,又失踪了。这一早负盛名的小吃,迄今未见重生!
黄家园的五香酱牛肉。这家仅半间屋的小店,柜台临街,一位中年妇女主事。店主用快刀薄片削下“入口香嫩爽口的牛肉,夹入巴掌大的锅盔中,堪称经济实惠,美味可口的快餐。此小店虽无名号但却让老兰州人交口称赞!生意兴旺。可惜此风味的牛肉迄今再也难寻踪迹了。
东稍门的八宝醪糟浓香醇厚
东稍门的八宝醪糟。出东稍门不远处路北,有一家八宝醪糟店,一间纵深的门市、临门架着风箱小烧炉,一口小铜锅,顾客点什么品种,如醪糟牛奶,或什锦醪糟、店家便边调料,边拉风箱吹火烧煮,片刻即成,前后不过10分钟,可谓是“专制快餐”;入晚后生意十分兴旺。该店最出色出名的是八宝牛奶醪糟、几种干果如葡萄干、核桃仁、果脯条、青红丝等,烧好后满满一碗、高出碗沿两“大钱”厚、却满而不溢;吃起来浓香醇厚,又解饿!当年兰州类似小店不少,然而唯此家最有名!我们这几个搞电影工作的年轻人,到处流动,但完工后便跑到该店吃晚餐。
紫阳观的大馄饨。这家小吃店位于今武都路黄家园南口处。一间门面、店堂不算大但生意不错。它最出名的是大馄饨;它碗大、馄饨个儿大、馅饱味浓,汤鲜料丰富、紫菜、大海米、鸡汤鸡丝、一般人饭量,一碗足矣,经济实惠。有趣的是名气不小,却无人模仿,始终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双城门小吃逐渐衰落
双城门的小吃群。由于自由路南口是“兰州车站”,西兰公路的终起点汽车站。因此带起双城门一带的娱乐业和小吃群。戏园、茶园、小旅店,这使双城门自由路两侧构成夜生活世界。这里不仅汇聚了兰州地方小吃、甚至还有北京风味的“炒肝”(即烩肠),在这里东西南北四方人们的口味都能各取所需,一饱口福。
到50年代中期以后,双城门小吃逐渐衰落。随之而来的严重经济困难,这里也萧条冷落下去。
1961年国家为了度荒,使很多政策放宽、其中放开了“自由市场”,于是在西站前面的建兰南路,宽阔的路中央很快出现了一排私人个体经营的饮食摊点,以少数民族为主兴起的小吃店、最诱人的当属牛肉馅饼,也真价格不菲!但在饥饿岁月,可是难得的美食!
事情过去40多年了,尽管当今饮食业兴盛发达,然而上面所述的小吃品种,也只能是记忆中的事了!2008年10月在建兰路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吃节,仍然是外地品种占绝对优势。其臭无比,连售货员都得戴口罩的油炸臭豆腐,大行其道,唯一一家俄罗斯馅饼,不到10公分直径的“稀有品种”,居然买到103块!真个是物以稀为贵了。但味道却不怎么样。
兰州小吃,除了牛肉面之外,还有什么特色鲜明的吗?有,西站前小十字处有一家“京味小吃店”。这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师傅主事,他以正宗的北京芝麻酱烧饼为主打,同时兼有京味的“火烧”(烧饼的一种)糖三角、豆沙包为主食,配有豆浆、油条,其纯正的芝麻酱烧饼销售最快,假如您在早上9点以后去肯定买不到了。这家正宗的京味小吃店,堪称兰州独一处。它兴盛10年后也消失了。此后迄今未见有正宗的京味小吃。烧饼,在兰州和馅饼一样,没人能做!这类精细的大众小吃,在北京和东北广受欢迎,基础深厚,唯可叹兰州人没此口福!已消失的小吃还能重生吗。 (责任编辑:鑫报)
- 上一篇:永登薛家湾:神秘的中国“吉普赛人”村落
- 下一篇:甘南临潭新城: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