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其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然而,1934年11月13日,一手铸就《申报》之辉煌的该报总理史量才,在从浙江杭州乘坐汽车返回上海的途中,被早已埋伏在路边的杀手枪杀。失去了史量才,《申报》难以抵抗来自国民党的干涉,逐步偏离了原先的办报方针。以至于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干脆受让了《申报》51%的股份,并派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担任董事长,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二室主任陈布雷还担任了常务董事。于是,这份有悠久历史的报纸彻底沦为国民党的喉舌。在解放军攻占上海后,《申报》也就被停办。
造成这一转折的史量才之死,则成为疑案。史量才是当时的报业牛人,经常抨击国民政府。坊间有传言说,蒋介石曾威胁史量才说其有几十万军队,而史量才则回应说:“我有百万读者。”如此有影响力的人物被刺杀,蒋介石也不得不出面表态,悬赏1万元征集破案线索。但是,直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史量才被刺杀一案仍未告破。
那么,究竟是谁刺杀了史量才?过了几十年后,随着原军统特务沈醉等人的回忆,坊间的猜测得到证实。史量才极有可能是被军统特务刺杀的,而执行刺杀任务的特务还领到了5000元的赏金。果真如此的话,蒋介石那1万元的悬赏,又怎么会有人胆敢去领呢?
《申报》刊登刺杀噩耗
1934年11月14日,星期三。当忙碌的人们打开这一天的《申报》时,被这样一则新闻震惊了。这天的《申报》在头版用非常醒目的黑体大字,刊登了一则标题:《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
文章抬头写道: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于十月六日赴杭休养。昨日午后一时许,自杭乘自备汽车,循沪杭公路返沪。同车者,史夫人与公子咏赓,及公子学友邓祖询(年廿三岁,杭州之江学院二年级生)并亲戚周女士,连车夫。共计六人。不料,于三时许,车经海宁附近翁家埠之际,车前忽发现京字七十二号汽车一辆,突阻去路。同时,有匪徒数人下车,用枪将车夫及邓祖询先后击死。
“史总理与夫人及公子咏赓,见状危急,亟下车奔避。史夫人下车后,即跌伤。史总理极力奔逃,匪徒四人,追赶不舍。其后逃入一茅屋中,再由后门逃出,讵被匪徒赶到包围,未能脱险。卒为匪徒所害。至公子史咏赓奔跑时,三匪随后追赶,共放二十余枪,因奔跑甚速,均未命中,始免于难。嗣即安然回杭。史夫人返杭寓后,据本报杭州来电,吐血不止。至周女士,当子弹横飞时,亦被击中一枪,现在杭州广济医院救治,子弹业已取出。史总理遗体,亦移往杭寓。当时匪徒见目的已达,立即乘原车飞驰,逃逸无踪。事后,附近警务机关得讯,派警前往照料。同时电告浙省府,省府得训后,一面派队追缉凶犯;一面电致上海吴市长,请派队兜捕。吴市长立即派队,分公路与铁路两方会缉。”
这位被刺杀的史量才,可不是寻常之辈。在那时的中国,对经常读报的无数读者而言,他的名字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的报业巨子,人称中国的“北岩爵士”(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先后创办和购买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观察家报》、英国最有影响的《泰晤士报》)。如此重量级的人物突然被刺杀,这让好奇的人们立即陷入了困惑之中。人们不禁要问,史量才的仇家是谁?他因何被刺杀?他的刺杀和他所从事的新闻传播有关系吗?
关于史量才被杀的原因,当时的社会传说有很多。有的说,是由于史量才主持的《申报》经常发表批评国民党政权的文字,引起蒋介石的愤怒。大约从1930年开始,史量才的《申报》馆聘请黎烈文担任副刊《自由谈》主编。黎氏锐意改革,请鲁迅、茅盾、巴金、陈望道、瞿秋白等文人执笔,以杂文、随笔、散文、诗歌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发表了大量文章,成为文化界进步的堡垒,也因此引起国民党政权的不满。而史量才则顶住蒋介石的压力,不愿撤换黎烈文。再加上《申报》经常批评国民党的政策,这才给史量才招来杀身之祸。(
史量才成就《申报》之辉煌
史量才是清末报人,他在1908年时任《时报》主笔。1912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汉语。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购得《申报》后,史量才出任总经理。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受掣肘,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局面,史量才赢得了江浙资金的投入,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史量才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他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史量才对《申报》在新闻采写上的要求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16年,《申报》开始披露由袁世凯秘书张一鏖提供的日记。其记述的内容是:戊戌变法面临夭折的危急之际,光绪皇帝于1898年9月16日召袁世凯从天津进京觐见,赏袁侍郎职,办练兵事务,随时具奏应办事宜。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到袁世凯住处,拿出光绪皇帝的密谕,命令袁迅速举兵,先杀荣禄,然后包围慈禧的住处颐和园,挽救维新变法以及袁临回天津前再次觐见光绪帝,接着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筹商绞杀维新派变法的经过。此日记记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898年9月29日,地点在天津督署。日记一公布,全国一片嘘声,朝野上下得知袁世凯出卖维新变法的历史,纷纷嘲骂袁贼卑鄙无耻,倒袁之风更加猛烈。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鹊起,发行量骤增。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老板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他在参观《申报》馆后,称赞它是中国的《泰晤士报》。1927年,史量才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使《申报》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申报》经常抨击国民政府
1931年10月10日,史量才的《申报》发表了《时评》,明确提出了其政治主张。其时评写道:“民权高于一切。在民主国中,人民为国家之主人。民权为天经地义,不受任何限制。无权之民,即为变形之奴隶,即失‘民主国’之真意义。真正之革命政党,必立基于广大之民众。为民众利益而奋斗之党,必扶植民权,以民权为党权。惟民权大,党权乃亦大。近年来党权超越民权,镇压民权,且形成为党权与民权之争。结果民权小,党权亦小。一国之中,竟无可以统制全国之中心权力。”《申报》刊登的这则时评,实际上是表明了其后的办刊方针,就是扞卫民权,与国民党作斗争。这番言论确属代表了中国报界的正义之声。这是民国报界的一篇划时代的宣言书,表达了报界要摆脱国民党控制的愿望与决心。
这番言论与1907年美国着名新闻家普利策的宣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表示报界要担当社会的良心,伸张国家的正义精神。1907年普利策在其主办的《邮训报》上发表社论说:“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办报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绝不容忍不义或腐败。”
1932年6月,南京中央大学发生了殴打兼职校长段锡朋事件,当时中大校长一职虚悬近半年,经费也积欠达半年之久,因此当行政院派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兼代校长后,早已不满的学生以段系官僚政客,不符合校长人选标准为由,向段当面质询,段则扬言捉拿为首喊打的学生,由此引起学潮。《申报》据实报道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并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教育日益败坏,最大根源在官僚主义的侵入,并批评了国民党政府诸多政治和军事举措。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盛怒之下,罗列《申报》危害党国的罪状,向蒋介石举报。不过,借着《申报》的影响力,史量才也属风云人物,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各界领袖见面会,合影时史量才都是和蒋介石一样站在前排中间位置。
因此,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史量才为了扞卫民权,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而最终遭到蒋介石的毒手。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能构成蒋介石杀害史量才的根本理由。实际上,蒋介石之所以下定决心要除掉史量才,主要是因为史量才超越了蒋介石对他容忍的底线:也就是不能同情和支持共产党。
线报称史量才“通共”
既然史量才是如此重要的社会名流,那么谋杀他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的确如此,那个下令杀害史量才的人,正是当时的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
蒋介石当时得到的情报是,史量才很同情共产党,而且曾经给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提供过经费。要知道,蒋介石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主要精力就是用来“剿共”,而史量才居然在国统区暗中“通共”,这才是促使蒋介石杀害史量才的主要理由。熟悉内情的军统要人沈醉说,蒋介石决定杀害史量才,是借此警告其他同情中共的人士。
戴笠领导的军统华东区行动小组负责执行刺杀史量才的密令。1934年秋,史量才离开上海到杭州西湖边上的秋水别墅疗养。于是,戴笠决定在史量才返回上海的沪杭公路上实施刺杀行动。这次行动小组负责人为军统干将赵理君,副组长为安徽人王克全,成员还有苏北人李阿大、施芸之和许建业,以及汽车司机张秉午等六人。他们使用的汽车是一辆老式的别克敞篷汽车,汽车牌照是临时仿制的假牌照“京字第72号”,还备用了一个杭州警察局的试车牌照。他们所使用的枪支都是洞穿力很强的驳壳枪和强力式手枪,能够穿透史量才所乘坐的保险汽车。
行刺当日下午,军统特务们事先将其汽车横在路中间,伪装检修的样子。修建沪杭公路时,史量才曾捐赠了70公里的修路费用,所以他一直声称自己在这段路上是绝对安全的。但是,特务们就在这段路上埋伏他。当史量才的汽车开过来的时候,特务们就拔出手枪向史量才的汽车轮胎射击。史量才及其儿子跳窗逃跑。史量才的儿子史咏赓是杭州之江大学体育运动员,身体强壮,跑得飞快,军统特务放了20余发子弹,居然未中。一方面说明军统人员枪法也不行,另一方面说明史咏赓的跑速惊人,可谓是生死时速!而史量才身体不好,跑不动,就被军统人员给击毙了。
史量才是在1934年11月13日午后被刺杀的,但《申报》馆得到讯息是在当晚。报馆的主人被杀,次日的《申报》无论如何是应该报道史量才被刺杀的噩耗的。但是,《申报》馆领导层都知道,史量才被刺杀与蒋介石政府有关。在蒋介石的高压政权下,如何报道史量才的死讯,如何措辞,显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当时的编辑人员大都下班回家了,只有少数人留在《申报》馆大楼办公,竟然没有人勉为其难,执笔写史量才的死亡通讯。由此可见,史量才之死给《申报》员工带来的震撼,竟然到了害怕牵涉进此事的地步。
蒋介石悬赏万元缉凶
最后,经过商量,仍在报馆的员工请已经下班的《申报》馆秘书赵叔雍来执笔。赵叔雍是清末民初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赵凤昌的公子,此君才华横溢,尤其喜欢京剧,是着名京剧名角梅兰芳的粉丝。当得知馆主史量才被杀之后,他匆匆忙忙地赶到《申报》馆大楼,大笔一挥,写了一篇史量才遇难的噩耗通讯。这篇通讯稿考虑周到,对于史量才被刺杀的分析,如帷灯匣剑,隐约其辞,就这样给敷衍过去了。第二天,《申报》以醒目大标题刊出《本报总经理史量才先生噩耗》及遗像,另赵叔雍撰写《哀悼史量才先生》代替《申报》社论。赵叔雍自有其清茂博硕的才华,对于这篇讣告文字,他以清丽绝俗的优美词藻,构撰成如晋代文人雅士所作的小品文。
此处不得不再谈下赵叔雍,此人为着名词学大家,撰写了许多词学方面的文章,所辑《明词汇刊》是迄今为止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而史量才被刺杀后,赵叔雍依然在《申报》工作,协助史量才之子史咏赓在香港发刊《申报》香港版。当港版《申报》正式出版以后的一个多月,赵叔雍眼看工作人员都已上了轨道。于是,把编辑部交还给史咏赓,才回归上海。自此,赵在《申报》服务了23年。可惜的是,抗日战争其间,赵叔雍投靠了汪伪政权,并在抗战胜利后被判刑3年,这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当《申报》报道史量才被刺杀的消息之后,举国哗然。蒋介石也不得不做出虚假的姿态。他当日致电浙江省主席鲁涤平,要求严惩凶手,负责追究,并切实保护史量才在杭州的家属。同时,蒋介石还悬赏1万元奖金,鼓励缉拿真凶。实际上,奉命行动的赵理君等军统特工从国民党政府还领到了一笔5000元的犒劳费。此后,这几个军统特工开玩笑地说,如果自己破自己的案,倒可多得5000元的奖金!
尽管史量才被蒋介石刺杀了,但是他所坚持的独立办报的精神,他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却永远垂范后世,令人敬仰。从维持报界的独立尊严上看,史量才与美国新闻界大亨普利策是一样的,都认为报界应该充当社会的良心,国家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