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洋行办公楼修缮一新 曾声援“五卅惨案”大罢工

时间:2015-10-21 08:01来源:大西北网-江南时报 作者:黄勇 点击: 载入中...

    扬子江畔,迁走许久的南京肉联厂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虽然历经岁月,但前身为和记洋行的这一片区,还有着浓浓的通商口岸的贸易气息,以及深入骨髓的英国味道。


    记者昨天探访发现,紧邻江堤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记洋行英国总监工办公楼已经修缮一新。这也意味着,南京外滩紧邻长江的民国建筑基本修缮完毕。接下来,大马路片区的民国建筑将纳入修缮议事日程。

 

[脱胎换骨]    纯钢结构替换混凝土骨架


    一百年前,坐拥得天独厚的江岸线,南京下关的外滩是近代窗口开启之地。民国时,外滩最热闹的大马路更是堪比繁华的夫子庙。然而,随着水路渐渐没落,曾经繁华的南京外滩也开始没落,渐渐淹没在乱糟糟的棚户区里。如今,经过几年的危旧房改造,南京外滩已经旧貌换新颜,滨江商务区的26处文保建筑,近半已经得到修缮。


    作为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和记洋行,其紧邻河堤的英国总监工办公楼旧址正是其中的一栋。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两层的该办公楼旧址,为混凝土钢筋结构,立面是水刷精美窗套和窗饰,线脚挺括,具有典型的英国折衷主义的特征。目前,这栋建筑内外已经基本修缮完成。英式的红色门套及门钉非常洋气,而青灰色外立面,民国风尽显,非常庄严雄伟。站在二楼之上,西面朝向长江,北面可遥望南京长江大桥,视野非常开阔。


    “这幢建筑两年多前就做好了修缮方案,但大半年前才开始动工。”负责修缮方案的着名民国建筑保护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介绍,1913年,大名鼎鼎的姚新记营造厂在此承接建筑工程,建起了一批厂房,包括水厂、栈桥、码头,占地40余公顷。至今还有一些建筑物耸立在厂区,其中建于1915年的英国总监工办公楼,是英国风格装饰的民国建筑。这栋楼的历史艺术价值突出表现在其西、南立面入口门厅及窗套的精美装饰上。对重点部位的保护修缮及恢复是本次修缮工程的重点之一。修缮按历史原样清洗、复原建筑西、南立面重点保护部位花饰及线脚,破损处采用原工艺修复。“最难的难点,是用纯钢结构替换原来的混凝土大梁及骨架,相当于给建筑脱胎换骨。”


    一位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查看建筑内部的牢固程度,甚至在墙上打了不少用于检测坚固度的洞,勘察建筑内部混凝土的损毁情况。

 

 [震惊中外]    洋行工人曾声援“五卅惨案”大罢工


    所谓“洋行”,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外贸公司雏形,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是外向型经济的早期模式。和记洋行由英商于1860年在中国香港创办,以经营布匹、杂货和食品为主,20世纪初业务扩展到内地,并在上海、青岛、南京等地建有多个洋行,统称和记洋行,其中以南京的和记洋行规模最大。


    南京市鼓楼区档案局有关人士介绍,1911年,英国伦敦“合众冷藏有限公司”(又名“万国进出口公司”)的老板韦斯特兄弟派大班马凯司和买办韩永清、罗步洲到南京,在下关金川河两岸筹建“江苏国际出口有限公司”,俗称“英商南京和记洋行”,或简称为和记洋行、和记蛋厂。和记洋行主营冰蛋、冻肉、家禽及野味出口业务,初期只有几幢白铁皮平房,短短几年就迅速扩建了蛋厂、杀猪厂、宰牛厂、鸡鸭加工厂、冷气房、厅子房、箱子房、炕蛋房、机器房、炉子间、制罐厂、火腿厂、熬油厂、制革厂、羽毛厂、饲养厂等,成为当时南京最大、最现代的食品加工厂。


    和记洋行至1922年已发展至占地52公顷,每年生产旺季,日屠宰生猪3000头左右,加工鸡鸭2万余只,蛋制品产量100余吨,最高达300吨,年产量5万吨。雇佣中国工人达四五千人,最多的1919年达1万余人。其地于金川河南岸,东至仙桥,西至老江口,均为和记洋行所占。


    然而具有殖民买办性质的工业企业,也让这里的先进夹杂着屈辱。这里也成为南京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前沿。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共产党员宛希俨、曹壮父等人领导下,和记洋行成立了罢工委员会和各界救济罢工委员会声援上海。随后,英商将早就准备好的英舰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开进工厂,并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打伤工人数十名,当场逮捕工人百余名,制造了着名的和记“下关惨案”.


    血染煤炭港的“四·三惨案”以及震动民国朝野的“四·五护厂运动”,都是那个飘散的年代,和记洋行里万千贫困中国工人发出的震天巨吼,也让厂房旧址上空有着念念不忘的回响。这段历史,也被写进过教科书。

 

[风光往昔]    火车可以直接开进和记洋行


    1956年,和记洋行一度因偿还债务转让给了上海大华。后经国务院批准,由商业部投资一千万元,并利用其原有的设备建成了南京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


    南京肉联厂肯定也想象不到老东家和记洋行所经历的商海浮沉:上世纪50年代,随着和记洋行英商撤回香港,全国各地的和记洋行都逐渐沦为二三流的洋行。在上世纪60年代的股市风云里,和记洋行一度风光了一把,成为商界中备受瞩目的商业巨擎。孰料,70年代和记洋行过度扩张急转直下,最后被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收购,并与“黄埔船坞”合并创立了今天的“和记黄埔”.李嘉诚也借此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肉联厂算是南京最早的‘外资企业'.”曾在南京肉联厂工作的老职工张庆告诉记者,当年厂里建造的万吨冷藏库,号称亚洲第一冷库,容量庞大,被称为“南京的北极,冰冻世界”.厂里还拥有自己的自备水厂、发电间、趸船码头、栈桥和小火轮。这个小火轮在当年可是非常“牛”的。内销出口的火车可以直接从南京西站开进厂里。“当年肉联厂生产的冻鲜肉行销全国并出口,为保证快速、无污染到达目的地,产品的装卸非常考究。出口冻鲜肉就有铁轨通到冷藏车间门口,直接装到火车皮上运走,每片冻肉都用白布包缠,非常卫生。其他援外物资也多从车间直接装上火车运出,很少再经汽车装运的。而由江海河湖运输的产品则由货船直接驶到连着长江的肉联厂后门码头,像大连等地来的海产品就是用冷藏船运至肉联厂码头再入冷库。”


    南京肉联厂机房内曾保留不少苏联、英国、丹麦等国家的机器,后来使用的机器多为上世纪70年代大连生产的机器。建厂数十年来,南京肉联厂生产不断发展,肉食产品远销海内外。后来经历改制等变迁,南京肉联厂已整体搬迁。


    忆往昔,和记洋行同那个时代其他民族工业企业一样,经历了由盛转衰再获新生的变化过程。周琦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和记洋行英国总监工办公楼是政府在管,而厂区其他范围则是中冶公司的地盘。


    记者了解到,未来,中冶拟利用厂区旧址,在片区内打造融合了科技、滨水、创意、文化、时尚、娱乐体验等商业元素的“中冶和记洋行工业旧改”项目。这栋办公楼有可能出租给中冶用作办公用房。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