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秋瑾婚房:"槐庭"深几许

时间:2015-07-20 10:06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柱,李支国 点击: 载入中...

  风景如画的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九郎山下,有座人称"大冲别墅"的深宅大院。百余年前,大院女主人、女革命家秋瑾为其取了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槐庭".这是她的婚房,也是孕育她革命理想的地方。


  在7月15日秋瑾就义108周年纪念日当天,修复一新的"槐庭"正式对外开放。中新社记者探访"槐庭",感悟"鉴湖女侠"的传奇经历和爱国情怀,了解"槐庭"修复背后的故事。

 

"槐庭"往事


  记者看到,秋瑾株洲故居青砖青瓦,三进两层,有各类房屋86间,天井10个,集湘东民居与江浙徽派建筑风格于一体。走近门楼,抬头便可望见"槐庭"二字,为秋瑾手书。


  1896年,19岁的秋瑾与湘潭(今株洲市石峰区境内)富绅子弟王廷钧结婚,这座故居是王廷钧父亲给夫妻俩置办的婚房,是夫妻生前的唯一房产。秋瑾婚后居此约七年,生下一对儿女。


  秋瑾婚后虽生活富足安逸,但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当时湖南正是全国变法运动最活跃的地方,她结交了诸多革命志士,常读谭嗣同、陈天华等人的文章,革命思想从此萌芽。她还经常走访附近农家,劝妇女们放脚、读书,争取自由解放。


  秋瑾故居有多处,其女儿王灿芝在《秋瑾革命传》一书中,唯有对株洲故居有过详细描述,说建筑规模很大:"住百十来个人在里面,简直就看不见".


  秋瑾之子王沅德为支持教育,将故居赠给新群中学作为校舍,只提出在内建秋瑾堂一间,以追念母仪。新群中学后来培养了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前湖南农大校长康春林等人才。

 

挽救"槐庭"


  "文革"前,故居保存基本完好,"文革"期间不可避免成了破"四旧"的对象,对建筑破坏较大。


  岁月更迭,上世纪九十年代,故居原址一分为四,后来一家具厂和一辣椒厂租用部分场地搞生产,生意红火。


  历史文化遗迹与经济效益如何抉择?当地政府决定收回土地,着手对故居进行修复。


  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呼吁对故居进行保护与修缮。如2011年株洲市政协委员黄幼刚在该市"两会"期间提出《关于保护和修复秋瑾故居》的提案。次年,株洲市政协委员马立明提交《在"秋瑾故居"内设立"清末民(国)株洲纪念馆"》的提案,建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故居。


  社会各方的关注与行动,引起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在2012年7月启动故居修复工程。

 

重现"槐庭"


  "经过了一百多年,故居仅剩下几堵青砖墙和她当年亲手种植的玉兰树,修复难度很大。"故居修复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著名古建修复设计专家柳肃回忆说,根据考古挖掘和上世纪60年代的13张老照片,在大量走访调查、面向社会多次征求意见、邀请了解故居原貌的老人座谈等基础上,故居复原图才最终定型。


  "重修不仅拒绝钢筋混凝土,连砖头也必须使用砖龄至少百年的古董青砖。"柳肃介绍,为真实再现故居原貌,整个修复工程使用的砖头,都是清朝年间所制的古青砖,"项目部跑了不少地方,才搜齐修复工程所需的20多万块古砖".


  如今重现的"槐庭",内有复原陈列、秋瑾生平事迹、新群中学校史及婚俗共四部分。


  记者在秋瑾生平事迹陈列中看到,秋家有女初长成、身在"槐庭"忧天下、只身东海挟春雷、闺装愿尔换吴钩、拼将十万头颅血和千秋万代铸侠名等六个部分,用了1000余幅老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再现了秋瑾短暂而光辉灿烂的一生。


  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说,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历史文化遗迹更值得珍惜和重视,"秋瑾故居的修复建成开馆,将丰富和增强株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把秋瑾故居打造成一张文化新名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中国展现秋瑾女侠最为完整的一个故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