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6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窥视恢弘的南越国宫殿、神秘的帝王陵寝以及繁荣的海上陶瓷之路……560件(套)粤港澳三地重要文物,其中部分首次公开展示,记录着岭南先民的衣食住行与文明轨迹,引领观众在欣赏文物中感受岭南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璀璨。
广东首个粤港澳三地联手的文物大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昨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再现三地同根同源的历史。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承办。展览将持续到3月28日。
粤港澳文物大展记录岭南先民文明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介绍,本次展览以岭南地区重要考古成果为线索,整合了粤港澳地区30多家文博单位的藏品资源,将向观众展示自古以来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的历史。
专家指出,随着9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次“田野考古奖”的获得,粤、港、澳考古步入了新时代,这些考古成果,既重现了岭南尘封的区域历史,又拓展了考古领域,创新了考古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广东水下考古的技术更是领先于全国。一批批重要遗址、窑址、沉船的陆续发掘,使得岭南文明发展轨迹日见清晰。
展览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水城,以及香港、澳门及广东考古专家将到场作专题讲座。
香港东湾仔女性头骨17岁拔门齿
一件4000多年前的人头盖骨,在香港东湾仔北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康信教授对人骨进行整理和研究,并根据解剖学的原理,复原了东湾仔北史前先民一男一女半身像。
专家考证,这是一具史前时期年龄约40岁的女性头骨,头骨显示其生前拔除了一对上颌中门齿,拔齿时年龄在17岁左右。这与佛山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骨普遍存在的拔齿风俗相似,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香港与佛山就有着同样的风俗。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指出,1200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100米,加上沿海地区的酸性土质不利于人头盖骨的保护。香港发掘的这尊人头盖骨,也是这个地区唯一发现的最早人头盖骨。
岭南先民
岭南先民化石材料发现于广东马坝、封开、遂溪、高要、河宕、南海、东莞、番禺以及香港等地,他们是岭南地区的早期人类。1958年韶关曲江马坝洞穴遗址出土早期智人头盖骨,是迄今发现广东最早的人类,距今12.8万年。
东湾仔北遗址
东湾仔北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马湾村,它的发掘是香港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将会为香港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古学上的许多学术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入选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