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中,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都与七夕有关,因而七夕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的《诗经·小雅·大东》的诗句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此后,历史上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又相继演绎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城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时,就模拟了天象中东牵牛、西织女的格局,于昆明池东西两岸雕刻出牛郎织女两尊巨型石雕……那么,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吗?
昆明、昆明池、昆明湖的历史渊源
700多年以前,北京城西北的昆明湖所在地,还是沼乡泽国中的一片洼地。元代郭守敬引玉泉山山泉,疏通河道,才形成一个积水的湖泊。它的名字曾叫过金水池、瓮山泊、西海子、大泊湖等。
大泊湖东侧沼泽中的高阜地带,明清两代是城外的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太监的坟墓多建于此。明清两朝太监被称为"中官",所以此地曾叫"中官坟".有许多太监年老后在这里建庙养老(便于死后安葬),故又称为"中官村".几十年前选择此地建设"中国科学院",人们觉得"中官"地名不雅,遂改名"中关村".
出于当时的军事、园林建筑和将湖区外边三面开辟为水田用作灌溉的需要,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大泊湖被开拓成面积3000亩的大湖,并提高了水位。
乾隆皇帝拓展"昆明湖"缘由何在?铸"铜牛"的历史根据是什么?乾隆皇帝为何要把大泊湖改名昆明湖?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与云南省的"昆明"有什么关联?与西安市南斗门镇的"昆明池"有何关系?
昆明湖源自西汉"楼船水师"的历史
若寻根溯源,"昆明湖"其实是与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兴建"汉习楼船"的历史有关。
位于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悬挂有一副由清代孙髯翁所作、驰名于世的长联,其下联开头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其中的"汉习楼船",说的就是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在京城长安(西安)郊南斗门镇开凿巨大的人工湖,训练汉帝国的"楼船水师"的历史故事。
据《汉书》、《史记》记载: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历经坎坷,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才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诸国情况,并特别提到在大夏(今阿富汗)国,竟有蜀布(四川细布)、邛杖(邛都即今西昌一带产的竹手杖)出售,问商人,得知由身毒国(今印度半岛)可直通大夏,并说那里的人骑象打仗、临近大海……于是,劝汉武帝开西南夷道,以避免匈奴劫阻。
汉武帝采纳张骞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四路并出,企图打开西南通道,但为昆明部族所阻,历经一年都未能开通,不过也摸清了昆明部族的情况。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有一广阔水域,古称南泽,周匝三百里。昆明部族人,多居水上,善于水战,只有熟练的水军,才能前去征讨。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旨在征战昆明部族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将长安上林苑中的一片洼地,模拟昆明部族人居住的"南泽",抽调二千余犯罪官吏,开凿成周匝四十里的水域,用以操练水军。为表明征服昆明部族的决心,遂取名"昆明池".
昆明池水域广阔,面积达320顷,相当于今天的四个西湖。池中建有长约三丈长的花岗岩巨大石雕--石鲸,以象征滇池之石寨山。有戈船数十艘,楼船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葆麾。用以检阅水师的龙首豫章大船,可载万人,汉武帝常亲临于此观看水师操练。
汉朝军士多来自中原,经过昆明池操练,解决了水战中的障碍,使征战西南夷变被动为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的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军直指昆明。昆明部族首领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汉朝,同意设立郡县,置官吏。汉武帝在滇中心区域设益州郡;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赐"滇王金印".从此,开通了西南丝绸之路,并标志着云南地区从此接受了汉朝的统治。
近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枚"滇王之印",印证了"汉习楼船"这段历史。
南宋年间,鼎鼎大名的南京"玄武湖"曾一度被改名"昆明湖",原因是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意在自比汉武帝,雄心勃勃地想实现大一统。昆明池的影响可见一斑。
乾隆十五年"大泊湖"改名"昆明湖"
乾隆年间,四川西部发生金川之乱,第一次派兵征讨,久攻不下,而死伤巨大。此战失利是清军对多山地、溪流、水沼的民族聚居区建筑的雕楼,缺乏水战和攻坚之术所致。
乾隆帝看中了瓮山(后改名为万寿山)下的大泊湖。接着,将湖面拓宽,用条石垒砌东岸,在湖东南绣绮桥建水闸,以调控湖水位,向南挖长河数十里至广阳闸(今广安门一带)。同时,对湖区清淤加深,将陈积在湖中的淤泥堆积成小岛、长堤。长堤上仿苏州建玉带桥,仿杭州苏堤建多座廊桥,湖西开拓外湖,养鱼并种莲藕,变成了"江南水乡".
乾隆十五年(1750年)3月13日,乾隆皇帝联想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将"大泊湖"改名"昆明湖",希望像汉武帝"征服昆明"一样要"平定金川"之乱。从此,昆明湖成为清王朝健锐云梯营操练水军的场所。
清廷由驻军八旗前锋营与护卫营的八旗中,挑选年轻勇壮者2000至3000人,组成"键锐云梯营",驻扎在西山地区。(西山不仅地形地貌与金川地区相似,而且训练场地大。)依照原旗,分为左右两翼,左四旗、右四旗,还包括一支从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组成的"金川番子营".健锐营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西山修建了模拟金川民族聚居区的藏式雕楼,番子营兵士成为修建藏式雕楼的"技工".当时,共垒砌层数、式样不一的雕楼68座。现在,在北京植物园仍存两座。
在创建西山键锐云梯营的同时,清廷还建立了"昆明湖八旗水师".水师有赶缯船(金川地区用粗大毛竹捆绑的船)8艘,第二年增24艘,并在昆明湖南修建"船营",作为操练水军教官驻地。教官选自福建、广东和长江的水上提督,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故"船营"又称"蛮子营",与香山脚下的"苗子营"相呼应。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