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疑冢出世之迷待解 传说无史料支撑

时间:2013-07-17 14:48来源:郑州晚报 作者:王战龙 点击: 载入中...

李连堂家门口的石羊

李连堂家门口的石羊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诗中所说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7月1日上午,洛阳市文物局官网发布消息称: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发现残缺的唐宋时期翁仲、石羊、望柱等墓前石刻及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葬。


  旋即,又发表声明,称消息不实,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但,官方"操作失误"的解释并未平复人们心中的疑问,反而激起了更多的关注和好奇。与官方的冷静回应相比,民间考古热情如火,依据石像生、历史记载、村名传说描绘出一幅李煜墓的出世图卷,真相究竟如何?

 

 

  李连堂叙说"丙寅爷"的故事

 


  临近中午,村庄的道路上鲜见行人,农村灶台炒菜的香气逾墙而出。"叔,在家没?有人来找你,问李煜墓了!""咋弄地,尽是找我的?"李连堂掀开门帘,尾音上扬,笑着走了出来,"刚送走了一拨儿,也是问我李煜墓的!"


  李煜疑冢的消息发出后,李连堂"骤红",成为村里的"名人"--李煜墓的代言人。是日上午,有自称投资开发商的一行三人前脚刚离开,"他们说想开发李煜墓,过来实地看看情况。"


  此前,洛阳市文物局官网消息的源头就来自李连堂,他1949年生,现为孟津县乡村文物保护员,负责村庄周边的文物看管和保护。


  李连堂初识李煜墓是通过同村的"丙寅爷"的讲述,解放前"丙寅爷"以跑古董为生,上世纪80年代去世。多年前,后李村周边民间交易古玩兴盛,李连堂和村里人曾向"丙寅爷"讨教"盗墓故事".


  "北坡上的古董多着呢!"丙寅爷说,盗墓最兴盛的时候,地里搭着棚,附近出名的老王卖肉,郭记烧饼都有"送餐服务",直接送到地里,像个热闹的小集市。那时候的北坡上墓碑、牌坊、供案林立,后多不知去向。


  闲聊中,"丙寅爷"说,解放前,他曾进过李煜墓,"里面没啥东西,就一块墓志,上面写着啥侯李煜……"后墓志被卖,具体情节"丙寅爷"并未详细叙说。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北坡上的斜坡地被改成了梯田,曾发现一个盗洞--竖直向下,四五米深,一米多宽,洞壁有可以踩着下去的脚窝(类似农村的红薯窖)。


  李连堂曾顺着盗洞进入墓室,"里面4米多长,4米多宽,砖铺地,啥也没有!"同时代,他在北坡发现了一座石羊和一座石人像,石羊至今仍摆放在李连堂的家门口--体态较胖,头部残失,四条腿蜷缩在身体下。


  "还有一个石人像,在果园里埋着,也是没有头。"李连堂说,身披铠甲,手持利剑,有底座,高1.8米左右的武士。他推算,情况和洛阳龙门石窟缺头的石刻相似,应属被盗。出于保护,李连堂并未向记者展示石人像。

 

 

  民间考古爱好者在典籍中搜寻出的"蛛丝马迹"

 


  后李村东北,沿坡而上,便是李连堂口中的"北坡",当地村民称其为"老坟台",后李村去世者丧葬之地。


  在一片玉米和果树地里其中一探沟前,李连堂指着说:"下面就是墓道,当时的盗洞就是在墓门前。"他曾由此下入。


  史载,公元975年,李煜降宋,南唐灭亡,次年,被押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传公元978年七夕,李煜42岁生日,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被宋太宗赐酒毒死。


  《宋史》南唐李氏篇记载,李煜"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但,并未翔实记载李煜葬于何处。


  李煜疑冢的出世,主要源于民间考古爱好者在典籍中搜寻的"蛛丝马迹".


  李凯斌,后李村人,就职孟津电视台,探寻李煜墓的爱好者之一。在他提供给李连堂的资料中,勾勒出一幅探寻李煜墓的"寻宝图":


  《南唐书》(宋,陆游着)、《砚北杂志》、《李后主评传》等历史典籍中都不约而同提到李煜"葬北邙山",宋《河南府志》给出的位置更加明确,李煜葬于洛阳城北10里。


  最具说服力的当属徐铉所着的《吴王李煜墓志铭》,徐铉,李煜南唐旧臣,后随李煜降宋,官至散骑常侍。"及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


  李凯斌认为,墓志铭虽未给出明确的地点,但侧面点明了李煜墓的位置所在。


  从"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等语句分析,李煜葬地只能位于瀍水以西、洛水以北、唐上阳宫以北的邙山南麓。参照唐上阳宫这个重要"坐标",基本可以推断出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为南唐后主李煜墓葬所在地。


  7月11日,阴,水汽弥漫,站在北坡上,极目远眺,李连堂挥手指去,"东南是洛河和伊河交汇处,南边是瀍河,更远处是唐代的上阳宫。"恰与墓志铭中的"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吻合。


  史料的交叉对比,"特别是石像生的发现,更证明了此处应是一座帝王陵墓,即李煜墓。"李凯斌在给当地政府的《关于南唐后主李煜墓葬的调查和建议》中说。

 

 

  "家谱"未能直接佐证后李村村名的传说

 


  作为确认李煜墓地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后李村村名的传说,有观点认为,"后李"两字取自于"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曾是南国一隅之主且宋室'以王礼'葬之,故其安葬后当有同宗人守陵,而这些李姓守陵人当是如今后李村村民的先祖。"


  与此相对应的是,距后李村西1公里处为周寨村,相传是李煜最喜欢的小周后凭吊亡夫所筑营寨之地。


  但这样的说法,仅为传说,并无有力的史料支撑。


  沿洛吉(洛阳吉利)快速通道,出洛阳老城区10公里,便是后李村,后李村的人并不都姓李,穿村而过的瀍河将村庄一分为二,河西多姓张,河东多姓李。李连堂认为,河西的张姓应晚于李姓,是后来的"移民".


  李连堂说,村中李姓原有家谱和祠堂,文革前,曾存有一窑洞的牌位,后被村中长者"挑了几大箩筐,埋了",村中原有明清版的李姓家谱,现亦不知所终。


  在李连堂家,保留着一本2002年重修的《李氏家谱》,上面提及,"据1963年19世孙作桢《重修家谱序》曰本族祖居山西洪洞大槐树乡,自明末迁至后李村河东,所居在蘑菇疙瘩……"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重探南唐帝陵又有五重大发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