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族人保存下来的董储的画像 通讯员 王泽建 摄
近日,垫江太平镇松花村董家族的村民在迁自家祖坟时,竟意外发现墓主是清代的知府董储。该古墓的棺材和尸骨基本保存完好,知府官服图案清晰可见。古墓埋葬了知府和他的妻子,除了一个石砚,没有其他的陪葬品。
迁祖坟时发现清代官员古墓
“真的没想到,这个古墓就是董储的墓。我们晓得他这个人,是一个知府,但没想到还能找到他墓。”垫江太平镇松花村董启洪说,他母亲去世前就给他说过,他们董家在清代出了一个翰林,是三品官。由于年代已久,墓碑被人拿去砌了猪圈,翰林的墓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其母生前还专门指出了翰林埋葬的位置。今年,这个清代古墓的位置被纳入了城市规划的范围内,董家族人准备将这个古墓搬迁。因泥土较深,董启洪喊来挖掘机挖开泥土,泥土下是一个白色的大土包,是糯米和石子混合砌成的,非常坚硬。董家人拿着电钻才将大土包钻开,钻开后发现了两口棺材。棺材保存完好,没有被腐蚀。
董启洪说,棺材内的尸骨保存完好,其中一个棺材是男性,穿着清代时的官服,官服的刺绣图案清晰可见。官帽被腐蚀掉了,但还剩下两颗珠子。该棺材内除了尸骨和服饰外,头部还有一个红木盒装的石砚。另外一个棺材应该是一个女性,腐蚀相对较严重。
文管所确定墓主为清代知府
垫江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王泽建告诉记者,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也专门赶到现场进行了查看,棺长220厘米,宽57厘米(大),宽50厘米(小),厚16厘米。棺材盖有印记。文管所工作人员猜测,这印记应该是棺材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商标。棺材内部确实如董启洪所说,尸骨和官服保存完好,官服的图案很清晰。董家族的人当时提供了一张保存下来的董储的画像。通过尸骨头颅和画像的比较以及官服图案,文管所确定这个古墓就是清代知府董储,另外一个棺材是他妻子的。
“董储还是当时比较出名的人物,《垫江县志》对他有完整的介绍。”王泽建说,董储是太平乡人,也就是现在的太平镇。他年轻时写文章很厉害,乾隆三九年中科举。之后,他被调到广安兴县当知县,乾隆五十七年,升为东兰知州,嘉庆八年升为梧州知府。在职期间,他组织百姓生产自救,让当地的灾民度过了饥荒。他七十岁告老还乡,九十岁去世。
“我之前就听说过董储这个人,是一个官,从董家族谱上看,董储是12代,我是18代。”董启洪说,知府在当时官很大了。那时,有钱人家陪葬都会有一些金银首饰,而他的陪葬品只有一个石砚,由此可见他的清廉。目前,董启洪已经将古墓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