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潜墓志图
最新一期《中国美术》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西高穴体”汉晋刻石书迹胪析》,再次令曹操墓真伪的话题引起关注。
与以往从考古论证角度激辩不同,这篇占据了5页篇幅、图文并茂的文字,从书法艺术风格角度,从美术史论角度,对曹操高陵石碑、鲁潜墓志等数种相关刻石书迹进行全面解析,把书体放在特定历史时空中考究,证实曹操高陵的年代关系。
文章的作者是现供职于河南省书画院的专业书法家、美术史论者郑志刚先生。
发布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本身就是对这篇文字学术价值的肯定。这份肯定对郑志刚来说,并不意外。他对曹操高陵墓碑刻文字的系统研究,从三年前就开始了。
【论文出炉】
曹操墓碑刻文字的美学发现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安阳西高穴大墓即为曹操高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自这一天起,围绕这一话题的口水战就一直没有消歇过。而从大河报头版刊发的出土碑刻照片上,郑志刚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感觉碑刻的文字明显是那个年代的风格,不假。”
郑志刚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师从学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深造,研究方向便是碑帖学。之后,他便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从书画艺术视角,对西高穴大墓所出石刻书画遗迹,进行了密切关注。他深入发掘现场,零距离观摩碑刻、拓片,返回郑州之后,又对相关资料展开搜寻,很快撰写了学术论文《曹操高陵出土书画遗迹初论》,刊发于专业期刊《书画世界》(2010年3月号,总第138期)头条位置。这篇文字也成为国内首篇从书画艺术视角观照曹墓的文章,发全国先声。
随着探访半径的扩大与研究的深入,《“西高穴体”汉晋刻石书迹胪析》、《“鲁潜墓志”略说》、《私印“曹休”浅议》、《唐“秦客墓志”读解》、《唐王古墓志释解》、《北齐石刻五种》、《阡陌清通,体貌昂藏——西周金文书风刍议并“金文·秦风十帖”弁端》、《书法名石汉画考论》等相关学术论文一篇篇抛出。研究专著《曹操高陵新出土石刻选》也随之面世。
从艺术风格方向研究曹操高陵墓,郑志刚是国内第一人。“其实碑刻文字一直是美术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板块,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只不过对曹操墓的关注沦陷于真伪之争的口水战,人们反而对它的书画艺术价值忽略了。”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此风格独具、资料丰实的书画遗存,如果被冷落、漠视于单方面的考古论争之外,对其艺术价值而言,将是巨大的浪费。
【业界评价】
“立论客观,论述严谨,观点立得住”
郑志刚关于曹操高陵的研究论文及专著发表之后,随即引来美术业界与考古界的反响不断。除了可以预料的对其“河南人为河南辩”的质疑之外,更多的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热情肯定。
《书画世界》是首发郑志刚关于曹操高陵学术论文《曹操高陵出土书画遗迹初论》的专业刊物,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秦金根表示,当时曹操墓的话题热度正高,而郑志刚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角度解读曹操墓出土的刻铭石牌和画像石,这令他们非常有兴趣。“一是此墓中的刻铭石牌和画像石当时从未见,二是这个研究从艺术侧面呼应了对曹操墓的考证,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参考了大量美术、书法史论资料之后,郑志刚大胆提出了对曹操高陵出土及相关书法遗存的风格命名——西高穴体。“这种徘徊于后汉末至元魏前、楷意攒动的隶书,质朴方劲、奇正相生,与书法史上该时期内一系列名迹一道,形成了一抹耀目的风景。”
他把自己的研究形成文字,并投往素以专业性著称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美术》,很快接到该刊物主编杨会来的电话,杨会来告诉他,文章已经编委会论证,认为此文“立论客观,论述严谨,观点立得住”,并当即予以采用。
记者电话连线了著名美术专家兼考古专家,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博导周晓陆教授,周教授在电话中对郑志刚的研究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三国时期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并不多,尤其当时北方曹魏的力量更强,作为帝王陵寝的曹操墓,其碑刻书法有极大的考古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郑志刚是较早接触并进入这一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他本人也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此外,三国时期的书法在美术史上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郑志刚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并且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愿景】
用创作来传承碑刻遗存
在学术研究中及当代美术创作中,碑刻书画遗存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非常值得珍视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世人把对曹操墓的关注,从真伪之争的狭隘局限中跳出来,从更宽博的角度借鉴、研究,去发现它们巨大的艺术价值,也使之更立体、更丰满,这是曹操墓研究学者都应当去考虑、去关注的。”郑志刚如是说。“跳出狭隘的地域局限性,还曹操墓本真,就像在今天的研究中应当还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本真面目一样。”
三国时代的书法艺术,是汉魏风骨最直观的展现。作为书法创作者的郑志刚,除了学术研究之外,用通临、节临、集联、意写等艺术形式,对曹墓出土石牌、画像石、鲁潜墓志等书画遗迹进行借鉴性创作。
“汉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书法、绘画、印章,是中国艺术最典型的三个艺术形式,其中书法尤为抽象,而且数千年贯穿下来,我们今天的创作者拿来借鉴,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应当视为一个使之传承发展的路径。曹操墓的文字又是比较新的资料,其中的书法之美、文字架构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周晓陆对郑志刚的借鉴性创作给予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