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清华结缘的名人们

时间:2011-12-27 22:16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清华大学的校庆日。明天,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100年来,培养出17万多名毕业生,是清华的骄傲。

  17万毕业生,对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其实不算多;不多,是因为能读清华,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难事。  

  一人考入,已是难得,一家人甚至一家几代人都能与清华结缘,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钱三强与何泽慧:同窗伴侣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钱三强与何泽慧成了同学。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强和何泽慧及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何泽慧发现钱三强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颇具风度。

  他们班里原来有三位女同学,有两位在亲友的劝说下,中途转学,只有何泽慧不仅坚持到毕业,而且毕业论文夺得全班最高分———90分。这个班的男学生,能坚持到学业期满的只有9人,钱三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毕业论文分数仅次于何泽慧,排名第二。与他们同期毕业的同学中,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于光远。那时,于光远就称钱三强与何泽慧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

  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们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求学道路: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直到1943年,德国与法国之间才可以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单词。信的大意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这段姻缘就从这封短信开始了。

  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然而此时,盟军已经开始对德国柏林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寄出求婚信之后,钱三强整日焦虑不安,他担心自己被拒绝,更担心何泽慧在德国的安全。不久,他终于在不安中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他们如期举行了婚礼。

  高晓松:清华的“叛逆玩家”

  高晓松:因为《同桌的你》而为人所知的音乐人。在内地乐坛,似乎没有哪个幕后音乐人能像高晓松这样引起持久的关注,十多年来,无论是他的作品、婚姻还是他口无遮拦说的话,都经常引起外界轰动,成为媒体焦点。 

  4月14日,高晓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三联纪念清华百年文,其中写了我的外公张维博士和外婆陆士嘉博士。”原来,高晓松一家与清华有一段千丝万缕的情缘。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原清华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学家;外公张维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是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外婆陆士嘉是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曾在清华大学任教;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高晓松1988年考入清华,学的是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按常规,他毕业后应该成为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他说:“当年父母培养我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我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我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在清华读了三年雷达专业后,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正好碰上那时高校学子的退学热潮,大三那年,高晓松毅然决定从清华退学。“其实是连退学手续都没办,直接就没再回学校了。”

  之后,他和老狼开始了将近一年的流浪生涯。那时高晓松跟老狼还有几个朋友组织了一支乐队,名叫“青铜器”,在圈内小有名气。

  1990年暑假,他们忽然收到海南岛一家歌厅的邀请前去驻唱。返回时因路费不足,高晓松辗转来到当时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暂住了大半年时间,包括《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内的许多著名校园民谣,都在这个时期完成初稿。

  返回北京后,高晓松决心做个负责的男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未果,却因祸得福跨入新兴的广告业,初获成功。当1993年大地唱片的黄小茂经沈庆介绍找到高晓松时,他俨然是个成功的年轻商人。也从这年开始,高晓松正式转型并逐步成为国内顶级音乐制作人。

  钱锺书与杨绛:缘起清华

  有人问杨绛,在这个世界上您最留恋的是什么?

  她回答:我最留恋清华大学。我的一生和清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考入清华,不但圆了杨绛的学业梦,也找到了她的爱情。杨绛母亲曾跟她开玩笑: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开学无期。杨绛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学借读,借读手续由她的同学孙令衔请费孝通帮忙办理。到了北平,发现火车站上有个人探头探脑,原来是费孝通,他已是第3次来接站,前两次都扑空。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便急着到清华大学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

  杨绛初见钱锺书时,钱正读大三。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浑身儒雅气质,“蔚然而深秀”。而杨绛更有一番神韵。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彼此竟相互难忘。

  然而,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锺书,说杨季康(杨绛原名)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钱锺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锺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第二年便订了婚。到1933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典。

  一天,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费孝通认为他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

  费孝通此前曾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这回,杨绛的态度还是没变:“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也很无奈,只得接受现实,跟杨绛做普通朋友。

  在清华,杨绛读了两年研究生,提前毕业,和钱先生一同出国。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锺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两人关系处得不错。钱锺书想想好笑,淘气地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 (高群)  

  聂氏两代13人:清华世家

  在北京,有个大家庭,40多年间,两代人共有13名成员毕业于清华园,他们家唯一没考上清华的孩子,现是哈佛博士后。

  这个清华家庭的成员现分别在北京、美国生活,外人惊叹不已,他们却自认很平凡。

  1957年,聂家的大姐聂皎如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两年后,二弟聂光启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又过了一年,小妹聂皓如也考进电机系。聂家三姐弟都在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聂皎如和丈夫唐庆祥,与来自青岛的李有润是同班同学。聂家在北京,李有润常去玩,于是,认识了聂家小妹聂皓如,有情人成眷属;二弟聂光启当年曾是清华校运会跳高冠军,与女队跳高能手、电机系的师妹黄群芳也结成了伴侣。

  三姐弟婚后生儿育女。第二代共6个小孩,其中,5位考上了清华,成了家里的“小清华”。唯一没上清华的是聂皎如的女儿唐炬,198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现在美国当医生。

  “小清华”中的聂昕和父母都出自电机系,“我和我妈就常说起宿舍,巧了,我们住的是同一栋楼,我住一楼,她住在二楼。”  聂家的“小清华”中,老大李铮的太太叫李小霞,她本科不是在清华读的,后来拿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学位。

  和父母不同,聂昕和丈夫连铮在清华时并不认识,一个是88级电机系,一个是85级建筑系,直到两人毕业后,同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留学时才开始交往。

  这个清华家庭,经常聚在一起,时不时回清华园走走看看,那是记录了他们青春岁月的地方。

  难得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姐聂皎如说: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毕业后认真工作几十年,然后退休,没什么可说的;聂昕认为,大家从小就在一起,感觉没什么稀奇,她的同学中也有一家四口上清华的。倒是聂家的女婿比较上心,留校任教的李有润几年前给清华校友通讯投稿,讲述聂家的两代清华情,他觉得,这段珍贵的家史应该记录下来。
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历史上的那些“南京”城
  • 隆科多为何与雍亲王交结并最终在关键时刻背叛康熙
  • 那些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了的神秘古国
  • 那些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了的神秘古国
  • 乾隆与历代帝王庙
  • 古今中外的大赦与特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