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生长於诺曼第的农场,本图是他在35岁左右以前尚找不到艺术方向的苦斗时代之代表作。他讨厌巴黎疯狂似的气氛及噪音,1849年在巴比仲的小树装庄找到他的憩息之地。他在此地碰到了狄奥多尔·卢梭,并结为知交。这个时期对米勒而言称为幸福的时期。他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这特别可以见诸收割之后一望无垠的稻田中站立的三个人。其简洁扎实的素描功力,及风景处理上对於不必要部份的省略之点特别引人注目。马车、马、房子、树木、杂草等的背景及其间所见的小人影乃是此一广大的劳动场面所不可或缺的成份。在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为中心,这一点异乎经常听懂﹝森林语言﹞的其他巴比仲派画家。
米勒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田园画家。批评家朱里亚·卡莱德在他撰写的巨着《米勒艺术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划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人性和思想,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他出身农民,一生描绘农夫的田园生活,笔触亲切而感人。
罗曼罗兰曾撰写一本《米勒传》﹝The Popular Library of Art 丛书之一,1902年在伦敦出版。﹞当时罗曼罗兰正在撰写《伟人传》,1903年出版《贝多芬传》,1907年出版《米盖朗基罗的生涯》。他把米勒也列为英雄之一,他认为米勒具有忍耐、爱、勇气与信念和深具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他从1840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间,所作的油画仅约八十幅,而且多数是小幅。这并非他对创作缺少热情和精力,而是他重于思考。每作一画经常重复思考,这可从他留下的许多素描草稿看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并不在于作品之多寡,只要能有几幅作品在美术史上留名,也就足以永垂不朽。米勒就是如此。据微信艺术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