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驼铃声声。胡杨、荒城、芳草萋萋。
天荒地老的等候,一切在没有路的路上跋涉,辗转寻找着灵魂的栖息。繁华或颓废中的守候与期盼,伴随着大汉开疆拓土的铁马秋风,千年的视野里等来了西域商旅的脚步。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丝绸,陶瓷,阳关道上熙攘的人群。
葡萄、美酒,敦煌城里东西方语言的交汇。
文化是一条洞穿历史的长词,地域与城墙无法阻挡它顽强的渗透。
于是,我们站在鸣沙山金光万道的艺术殿堂前,谛听一千六百年前穿透岁月的光华迎而扑来的生命之风,艺术之风。
历史,总要和我们不期而遇,这是历史的宿命,也是人类的宿命。
历史,总要和我们不期而遇
敦,大也,煌,盛也。
当党河雪水千年滋养之后,中原战败后的三苗人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由此开启了盛大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壁画,彩塑,一段段佛国的传奇。
锤凿、画笔、无数条灵魂铁线。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张大千的欣喜若狂,也可以体味常书鸿艰难的守望,文化艺术的繁荣德源于盛世,于是,历史又回到了今天,回到千年等一回昌盛,也等来了敦煌艺术的又一位守望者--王琦荣。
褐色的线条、青绿的色彩、古拙的造型、润滋的笔墨、柔韧的线条、组合在一起时,或于方寸间,或于丈于处,挥洒自如,又细心营造,形成了王琦荣敦煌元素绘画的风格,他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以敦煌元素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青年学子。
敦煌学,既是显学,又不为世人普遍认识,所以,对于敦煌绘画,非议者有之,争议者有之,然而,纵观一部世界文化史,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争议的,在争议中沉浮,在争议中积淀,而后在争议中搏发,而后为后人留下丰富精神遗产。守着这个信念,王琦荣摒弃了世俗的纷扰,潜心于自己的创作,默默寻求着开创敦煌画风的道路。
一支笔,一张纸,寒暑易节。
一个人,一条路,苦辣酸甜。
艺术的律动,色彩的渲染,追求的是心灵的共鸣。
甘受淡泊,不求名利,以期和时间和历史对话,和远古和未来对话。
这是历史的魅力,也是艺术的魅力。
历史要坚守,历史也要创新。
纵观王琦荣的绘画,是当代历史繁荣下的必然,是他求古问今,潜心钻研的结果。当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敦煌画派"时,王琦荣恰与此不期而遇且提高跨越。这是巧合吗?不,不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哪些提前打好行囊的探索者。
不期而遇的历史,从远古到今天仍煜煜生辉。
绵延不绝的历史,从浅显到纵深当前程似锦。
这是我们的名族的。
这是我们时代的。
也是画家王琦荣的。
作者 陈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