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东方的诗意与浪漫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千百年中华民族的口耳相传中,不断改编完善,成为小说、诗歌、电影,尤其戏曲等各艺术门类的重要题材--它曾在不同时期被越剧、京剧、川剧、豫剧、黄梅戏、粤剧、歌仔戏等数十个剧种演绎。源自吴越地区,婉约优美的越剧则成为这个唯美故事的最佳表现载体。1953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摄成为新中国首部彩色电影,并跟随周总理远赴日内瓦,其“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东方诗意和浪漫,曾将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深深吸引。
梁祝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中国晋朝。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出门求学。途中,遇书生梁山伯,两人意趣投合,相谈甚欢,遂在草桥上以蝶为证,义结金兰。同窗三年,兄长梁山伯对“贤弟”祝英台处处呵护有加,而祝英台则对兄长的人品、学识充满仰慕,一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激起她对梁山伯的爱恋,然梁山伯却不知祝英台本是妙龄女子。家中来信,催祝英台速归。祝英台与梁山伯一路相送,依依惜别。分手之际,祝英台假小九妹之名为梁山伯说媒,并再三叮嘱他定要早来提亲。书院师母将祝英台所托信物转交梁山伯,梁山伯恍然大悟,兴匆匆赶往祝府求婚。但此时的祝英台早已遵从父命与马家定亲。刻骨相思的一对恋人楼台重逢,竟成永诀……
2006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特邀中国“新世纪杰出导演”郭晓男创排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出为庆贺越剧诞生百年之际而创排剧目,对梁祝故事与越剧剧种的诗意与浪漫本质进行了最大化的整合。在传说和越剧电影剧本的基础上,新版《梁祝》从更加人性、人文的角度补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发展的线条,使得梁、祝二人由同性之谊向异性之爱的转变更为合理,从而在保留越剧的经典唱段的同时,将这个传诵多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成功地年轻化和现代趣味化。 在舞台表现上,该剧坚持理念上的创新,把“以扇喻蝶”作为最主要方式,在演员的表演中通过扇子的动作、调度、情感、意象四元素的提升使用,使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相遇、相识、结拜、分离、诀别以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的现代舞蹈语汇方式呈现。剧目尾声时,在纯净天幕上冉冉升起的两把巨大折扇,不仅成功表现了梁、祝二人“化蝶”的诗意,同时成为最大程度彰显中华民族自由浪漫气质的“神来之笔”。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旋律本源自越剧唱腔,此次则被重新使用到新版《梁祝》的舞台音乐之中,如泣如诉的旋律为剧目更添东方韵味。剧中被梁祝二人在相知、相恋中反复吟诵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源自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诗作集--《诗经》中一首经典爱情诗作《邶风?击鼓》,古典与诗意横生。众多伴读书生在灿若铁花的镜框式舞台上手持折扇,翩然起舞,成为“以歌舞演故事”(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美学的高度概括)的新的样式。新版《梁祝》通过对东方传说的诗意与浪漫的诠释,最终,成为一部具有浓重人文关怀但同时时尚因素丰富的优秀剧作。
新版《梁祝》由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领衔主演。作为当代戏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及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以其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和声腔,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意义的越剧女小生的艺术形象,以现代人文精神赋予行当独特表现魅力,深受观众爱戴与研究者关注。从艺三十年来,她先后四次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三次荣获“梅花奖”,两次荣获上海市“白玉兰主演奖”,第三、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和“优秀表演奖”,首届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首届中日戏剧友谊奖“主演奖”等当代戏剧界诸多最高奖项。2007年,凭借在新版《梁祝》一剧中对“梁山伯”一角的精彩演绎,茅威涛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大奖”。主要演员陈晓红(特邀)、董柯娣均为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洪瑛为国家一级演员。
该剧自问世以来,相继获得2006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新版《梁祝》已成功举行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巡回演出,2007年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参加“艺满中秋”活动,成为中国地方戏曲海外商演单场票房最高的剧目,2008年该剧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为2008北京奥运会奥组委观摩团献演,被誉为“中国戏曲最美丽的惊喜”。第31届世界戏剧节,新版《梁祝》参演并获得国际剧协名誉主席贝尔哈兹、主席马珠姆达、副主席迈赫迪、秘书长比安科尼、国际剧协执委的观看与盛赞。2010年,该剧先后参加第98届德国威斯巴登国际五月艺术节和2010瑞士“文化艺术风景线”,广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