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东部,县名因延河自西向东长流入黄河而得名。全县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55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呈谷峰型。海拔高度470.6——1383米。延长县早期人类活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266年,确立县的建置。几度变迁,到唐广德二年(764),因延水由县境通过长流入黄河,始名延长县,沿用至今。延长县属暖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冷暖干湿明显。冬年平均气温10.4℃,年日照总时数2504.6小时,气温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70天,降雨量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水量564毫米。
延长县土地资源丰富,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的土壤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光热昼夜温差20℃左右,降水集中在作物生长茂盛期,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林牧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延长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大力实施“项目支撑、城镇带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发展战略,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3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8元。
春秋(前770——前476)为白狄(后改白翟)地。
战国(前475——前222)初属魏,后属秦。
秦(前221——前207)今境为高奴县辖,高奴为百户之上县,隶上郡。秦汉之际,项羽分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汉高祖元年(前206)灭翟国,复设高奴县。西汉(前206--24)高奴县隶上郡。公元8年,王莽篡汉,更朝“新”,改高奴县为利平县。东汉(25--220)复名高奴县,隶上郡。三国魏(220--265)居住匈奴等少数民族,未设县。西晋(265--316)并入金明郡地。前秦(351--384)氐人苻健居关中称帝,都长安。为氐地。后秦(384--417)羌人姚苌据北地,杀苻健取长安,自称秦帝。为羌地。[按:乾隆、民国《延长县志》均记为“晋室东迁,(延长)没入苻秦,为羌地;姚秦又灭苻秦,为氐地”,有误,据《晋书帝纪》载:“东晋穆帝永和七年(351)氐人苻健据关中称帝,建都长安,自称秦帝,国号后秦。”大夏(407--431)匈奴族酋长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公元412年发动民众十余万户,筑统万国作国都。今延长为夏地,界于石城(甘泉县西)、因城(安塞县南)2县之间。
北魏神四年(431)魏灭夏。置广安县,属敷城郡北华州。北魏置广安县,方在今日之延长县境内。西魏(535——557)以广安析置义乡县,属延州文安郡。北周(557——581)广安县、义安县,属延州文安郡,仍西魏故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分云岩、汾川2县地设门山县,属丹州乐川郡。隋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名讳,广安县更名延安县。大业元年(605)将义乡县并入,属延安郡。开皇三年(583)门山县改属丹州,大业元年改州为郡,门山县撤消,辖地划归汾川县,隶延安郡。唐武德二年(619)境内兼设北连州,增置义乡、齐明2县,贞观二年(628)州废,义乡、齐明2县撤并。武德三年(620)分汾川县地复设门山县,隶属丹州。广德二年(764)始改为延长县,取延水长流入黄河之意,改属延州。
五代十国(907——979)沿用延长县、门山县建置,隶延州。唐末延州被李茂贞占据,延长为节度使拓跋功所据。开平年间(907--911)延州归后梁,延长隶属忠义军。后唐隶彰武军。后晋、后汉、后周仍隶彰武军。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延长县隶延路延州。元佑中(1089--1091)延州改称延安府。熙宁七年(1074)门山县改属延安府。金(1115--1234)沿用延长、门山县旧制,属延路延安府。皇统二年(1142)改隶彰武军。元(1260——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领延安路,辖延长县。至元六年(1269)撤消门山县,辖地并入宜川县。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五月改延安路为延安府,辖延长。清(1644——1911)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延长县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辖。
民国二年(1913)撤消府、州、厅制,省下设道、县两级,延长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民国十六年(1927)撤消道制,省直辖县。1935年5月30日延长县解放,成立延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当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县划归第二区行政督察署(实已不管领)。1936年12月10日原延长县六区与红泉县合并,成立红宜县抗日救国政府,属延宜军分区管辖。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延长县抗日救国政府,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同时并存国民党延长县政府,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区行政督察署管辖。1937年7月红宜县改成称固临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1942年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分区、绥德分区、关中分区、陇东分区、三边分区5区,延长、固临县改归延属分区所辖。同年,固临县分出南泥湾;设南泥湾垦区、归延属分区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划归第一区行政督察署管辖(实已不管领)。1948年7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南泥弯垦区和固临县合并,撤消固临县,成立临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