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听涛】
作者:任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立场具有全新的意义与价值,包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共产党人既要把人民立场作为自觉的立场追求,又要将其作为现实的工作取向,确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态度与方法。
坚持与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
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是人民立场的内在要求与必然体现,也是人民立场的主体内涵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具有四重维度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主体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明确国家权力的人民属性,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是要规范权力的运用,做到严以用权,保证权力运行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运用;二是国家权力的运用要体现人民的意志,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维护人民国家权力主体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权利主体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治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的参与中自觉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在参与权和发展权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不断改革不适应人民群众权利需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
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自觉。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基于人民群众发展主体的地位而提出的,把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而且,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下中国每一个社会成员,而且也包括后代人。
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的自觉。人民群众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利益的主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党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发展的成果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普遍受益,防止两极分化与贫富悬殊,以便达到共同富裕。在现实中,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取向与需求总是多样的,但是,党能够从利益共同体的高度,协调好不同社会群体和成员的不同利益诉求,最大化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追求。
坚持与实现以人民的评判为根本标准的自觉
党的工作由谁来评价、以什么标准评判,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民立场内在蕴含着一种“人民的评判标准”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既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所在。党的事业唯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持续发展、繁荣壮大。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工作必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状况,适应人民群众利益发展的需求,而且,要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利益诉求切实结合起来,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标,推进社会发展成果的积极转换,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终评判者。人民的肯定、满意和认可是党的工作成效评判的根本标准和内在根据,由此促进党的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并以此树立正确的工作判断标准和目标追求,把人民意志更好贯彻、落实、融入党的工作之中,在思想与行为上自觉践行人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党的工作正常展开,转化为工作导向和行为指南。
坚持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实践自觉
人民立场的实践自觉必然走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自觉追求,这也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重要的国家政治制度安排,也需要现实的发展保障与支撑。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不断得到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突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将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所以,党的工作要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内容,创新形式,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其现实走向。从一定意义上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与水平。当前我国所坚持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力求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群众幸福。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使人民群众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情况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仅要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05版)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