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大学冰火两重天 公办挤破头民办“吃不饱”

时间:2017-01-20 08:34来源:大西北网-工人日报 作者:李娜 点击: 载入中...

  公办校“挤破头”,民办校“吃不饱”,城市老年大学发展冰火两重天——

  当“银丝族”遭遇上学难,文化养老往何处去?

  大西北网讯  “报名人太多,最后只好抽签决定!”近日,四川老年大学又迎来了新生报名的日子。满头白发的新老学员早早便来到学校门口聚集排队,然而“一座难求”之势不减往年。以太极拳班为例,原本计划招生150名,前来登记者却达到了270人,班主任不得不用抽签的方式来缓解报名压力。发展

  近年来,文化养老潮流日趋盛行,老年大学也日趋火爆。然而,《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优质资源有限,城市老年大学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公办校“挤破头”,一座难求;民办校“吃不饱”,勉强维持。“银丝族”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诉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为此,社会呼吁政府应及时作为、主动破冰,同时充分调动民办机构和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满足老年人的上学需求。

  公办校“挤破头”,扩建多次仍不足

  2017年新学期的报名工作已落下帷幕,四川老年大学正式进入了寒假时间。但对于该校的工作人员来说,更为繁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今年,该校将整体搬入新校区,所有人都在为搬迁而忙碌着。

  成都市金牛区42号,是四川老年大学新校区所在,新址占地7210.0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11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学员15000人。新校区不仅改善了校园环境,对多方面的服务也进行了升级,多功能厅、活动操场,方便老年人的直升电梯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借助烹饪班之便开设了学员食堂,满足学员就近用餐的需求。

  “气派,我们特别满意,越来越符合我们老年朋友的期待!”今年75岁的陈华全是一名退休的武警将军,自2002年进入四川老年大学,至今已有14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先后经历了学校的4次扩建搬迁,但迅速增加的学员人数总是不能让所有人如愿进入心仪的课堂。

  据统计,四川省现有省、市、县、街道四级老年大学共2249所,学员总量60余万人次。但该省1600余万老年人口中,能够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仅占总人数的5%。更严峻的现实是,随着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更多人不愿就近选择学科设置相对单一、学员总量较少的县和街道一级老年大学,学员无法下沉,省、市级老年大学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四川老年大学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2016年全年招生19939人次,上下学期各开设班级176个和180个。校方预计,2017年,学员人数将突破新校区最大容量,名额紧缺问题仍会长期存在。

  为缓解这一压力,该校目前逐步推出网上课堂,让无法进入校园的老年人享受远程教育,但效果难尽人意,“一方面缘于技术准备不足,更多则缘于学员不愿接受”。

  “老年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与志同道合老年人的交友平台和健身课堂。进学校主要是追求一个其乐融融的氛围。”陈华全说,退休后的日子难免乏味单调,在老年大学与四面八方的同学交流,在良好的环境里,收获愉悦的心情,会让生活充满乐趣。“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留在学校不毕业”。

  民办校“吃不饱”,为求生存辟蹊径

  与四川老年大学等公办校备受热捧、软硬件升级有政府扶持相比,民营老年大学则因为发展举步维艰,显得惨淡许多。

  通惠老年大学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省级民办老年大学,创办于2005年。由于常年招生不足,连年亏空,在无力承担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开销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摸着石头艰难过河。”这是已近花甲之年的校长张幼文对其10余年办学的“一言以蔽之”。

  通惠老年大学的办公地点位于一栋老旧办公楼内,为了节约开支,张幼文仅租用了两间相邻的办公室,教室则租用了房租相对便宜的其他地段。旧办公楼的楼道内贴满了春节前各种活动的宣传单,其中一份标明:特价88元参加乡村文化旅游节,不仅可以购年猪、采摘冬草莓、吃农家坝坝宴,还将免费获赠一只公鸡。

  “生源紧缺,只能另寻出路,这便是我们拓展的服务领域之一。”张幼文告诉记者,随着公办老年大学的分级建设和规模不断壮大,民办校日子越来越难过,生源不足导致资金短缺,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差。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通惠老年大学已从最旺盛时期的千余名学员缩水至今天的数百人。如果仅依靠教学板块,学校长期亏损局面难以扭转,便开始向俱乐部式的会员制转型,“进校缴纳20元会员费,即可享受10项附加服务”。

  据介绍,通惠老年大学的附加服务包括与商家、医疗机构合作推出的老年旅游、保健、保险、购物和情感俱乐部等,部分服务老年大学会从商家抽取5元到10元不等的管理费,“我们有累计数万人的会员,商家愿意和我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但张幼文也坦言,开设这样的服务板块已与他当年筹办学校时的初衷渐行渐远,且这部分收入也不足以支撑学校的良好运转,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向一些爱心企业“化缘”缓解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老年大学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公办校主要依托于政府财政补贴维持运转,民间仅凭自己力量实在无力承担。”张幼文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福利方面适当向民办校倾斜,扶持其更好地发展。

  面向社会办学,还需社会参与

  “‘银丝族’上学难问题亟须解题,文化养老服务的不平衡现状也亟须改进。”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调研员胡光伟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从工作岗位退居家庭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可小觑,国家对老龄化社会的各方面需求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眼下,文化养老时代的“银丝族”上学难问题已然开始得到重视。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

  根据《2016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元,到2050年,总量将上升至4亿元。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名是老年人。伴随着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其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为老年养老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专家认为,当公办校不足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群体需求时,理应充分调动民办机构和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用市场化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前提是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企业成长,扶持其探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记者 李娜)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