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保障,开启众创时代

时间:2015-03-18 21:18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评论员 点击: 载入中...
加强民生保障,开启众创时代——三论贯彻两会精神推进“四个全面”

新华社评论员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乎改革发展大局。在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也是党和政府沉甸甸的责任。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力量,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和谐的保障网。过去一年,在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央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发挥了民生保障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从“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的整体谋划,到可圈可点的具体措施,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向人民交出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无论是传统发展模式到经济新常态的“惊险一跃”,还是亿万人民对“更优美的环境”“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的更高追求,都赋予新形势下民生工作新的更加丰富内涵。它要求量的增加,还需要质的提升;不但要对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也需要扶贫中“精准”定位;不仅要和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也要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
  
  如今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还有5年多时间,经济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改革任务的艰巨繁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使得中国列车已然行至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如何因势谋局,化险为机,答案就存在于“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的主动作为中。改善民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扩需求、促发展,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能激活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激发亿万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在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让中国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民生是暖心的工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越是在改革进入克难攻坚、打破利益藩篱的关键时期,越需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汇聚闯关夺隘、推进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凝心聚力的政治问题。始终秉持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的方法论,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把改善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诺千金、说到做到,不栽盆景多种树,实实在在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回应普遍关切,就能为人民多造福,为发展多蓄力。今年政府工作对改善民生作出一揽子具体部署,从力促创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到打响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急百姓所急,向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宣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就一定能把人民的美好期待变为现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深刻昭示,惠民生不仅是给予、更是获得,不仅是灌溉、更是蓄水。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焕发出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巨大活力、强劲动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实践中开启万众一心、共襄伟业的新传奇。(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老外谈】开放对话将加强上合组织合作
  • 加强政治建设 提升政治能力
  • 国际锐评|中欧关系开启“高光时刻”
  • 开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新征程
  • 中国巨轮开启新的五年征程(望海楼)
  •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