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笼罩下的青春期叛逆来得排山倒海且难以捉摸

时间:2019-05-13 11:4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叛逆,来得排山倒海且难以捉摸
 
  2018年10月1日,河北唐山,女生们在某COSPLAY的表演现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剑/摄(资料图片)
 
  大西北网讯  “我今天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员工都知道,改变是从更换供应商那一刻开始……”
 
  “他是不是又在玩游戏!?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他又有4项作业没有完成,气死我了……”
 
  “干嘛呢?……可以,咱们俩商量好,玩半个小时之后就去把作业完成了……”
 
  刚刚过去那个周五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北京的金女士在10分钟之内打了3个电话,这3个电话让金女士完成了3种身份的转换:第一个,她是一个小餐饮公司的老板,正在向合作伙伴重现当天下午为公司转型完成的总动员,话语间气势磅礴、充满了自信;第二个,她是妻子,在向丈夫转述与孩子班主任的通话内容,言谈间既有气愤、发泄也有指责;第三个,她是妈妈,而且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虽然电话内容与上一个电话大致相同,但是语气语调中收起了前面两个电话的气势转变为商量与讨好。
 
  “以前,我也要经常进行身份的转换,但是自从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每次打电话之前都要酝酿一下情绪,儿子在学校状况不断,刚刚班主任老师告状说他不仅在音乐课上顶撞了老师,而且还不完成作业。为了不跟儿子频繁起冲突,我每次沟通之前都要在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金女士说。
 
  这是一个被青春期“撞弯了腰”的家庭。
 
  虽然,青春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对于每个正在经历孩子青春期的家庭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新鲜而棘手的,而且,这一代孩子的青春期似乎更让人看不懂。
 
  面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有位家长这样总结:自己的上一代人青春期似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多可以理解为“代沟”,两代人之间有分歧但是通过充分沟通还有望达成理解;到了自己这一代,青春期的到来就如同火山爆发,猛烈而难以抵抗,两代人的冲突水火不容,但是,火山喷发总会平静,实在不行还可以“熬过去”。
 
  而当超过一半的00后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们才发现什么才叫真正的“排山倒海”,什么才是真正的“难以捉摸”。不久前,上海一位17岁的学生在车水马龙的卢浦大桥上纵身跳下。谁也不知道那个夜晚这对母子间发生了什么,但是当看到视频中的妈妈在桥头捶胸顿足时,相信,成千上万个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内心是惊恐而崩溃的。
 
  “我和儿子之间不仅有代沟,我们之间还隔着无边无际的互联网,我不懂他的游戏、不懂他的‘几次元’,不知道他会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火山爆发。”金女士说,作为一个00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每天既要忍受与孩子激烈冲突的痛苦,同时,还要面对自己毫无办法、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乖乖女秒变“女流氓”
 
  互联网上的“怪物”是我亲生?
 
  中考“一模”前的一个晚上,静馨整晚都坐在书桌前,夜里11点多,妈妈耿女士在门外催促静馨睡觉,眼里满是疼爱。
 
  不过,这个午夜静谧的房间里,只有书桌上那几本教科书是真正安静的,静馨的内心和手中的手机都热闹非凡。
 
  “昨天那个小黄片,谁能再传给我?”静馨在一个群里说。
 
  “王者?有无?”静馨同时在朋友圈里发出了游戏邀请。
 
  “排好队排好队,老公易烊千玺来了。”几分钟后,静馨又发了几张偶像的图片。
 
  “票圈里没有男朋友的,是不是只有我一个?”静馨的朋友圈里又多了一条……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与静馨相识,并成了微信好友。那时的静馨刚刚进入北京一所不错的中学,文静、内向的她两三个月也不会更新朋友圈。
 
  不过,近一年来静馨突然变了。这一年,她更新朋友圈的次数急速增加,每天被她刷屏;同时她所发的内容尺度越来越大,最初,还只是晒晒上学路上偶遇的帅气男孩的照片;后来,她的朋友圈“不干净”了,脏话脱口而出;再后来,她在朋友圈里开始喜怒无常,前一秒还在跟别人激烈地互怼,后一秒又幽怨地说:“我活着就是招人烦的,如果下一秒被车撞死,是不是就解脱了”,不过,几分钟之后她可能又会发一个坏笑的表情,进而说:“吓吓你们,爸爸我才不会那么傻”;现在,她开始天天在朋友圈里“求男友”,甚至还发过几张赤裸裸的充满了性暗示的图片,有些图片连成年人都觉得太辣眼睛。
 
  青春期如此可怕吗?这么快,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就秒变为一个“女流氓”?
 
  “这其实反映了互联网背景下青春期的一个特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家长要时刻意识到,这一代孩子的青春期已经与网络牢牢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他们的青春期就会有网络时代的独特性。
 
  独特在哪里呢?
 
  成年人不要太敏感,互联网上的那个“张牙舞爪”的“怪物”不一定是孩子真实的样子。孙宏艳说,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更大,他们的校内学习和课外辅导常常是无缝连接的,这样,互联网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社交平台,而且也成了他们躁动的情感、无处宣泄情绪的出口,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内心最狂野,甚至最不堪的那一面展现在这个“看得到但摸不到”的地方,他们可能在网络上展现出一个“臆想出来的自己”。
 
  专家说的不无道理。
 
  一年前,静馨在朋友圈将父母拉黑,因此,耿女士不知道女儿在网络上的面貌。不过,耿女士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也有很多抱怨:“走到哪里都拿着手机,手机密码还经常换”“在我们面前总是冷着一张脸,但是却会时常对着手机发出很魔性的大笑”“学习成绩下降却越来越任性,经常熬夜玩手机”“批评不得,只要听见不爱听的话就咣当一下把门撞上”……“但她也会时常关心我,有一次她与爸爸回老家,在飞机场还不忘提醒我‘晚上一个人在家记得锁好门’。”耿女士说。
 
  虽然,在耿女士眼中,静馨不再是以前那个乖乖女了,但也绝不是网络上那个恐怖的样子。
 
  到底哪张面孔才是真的?
 
  “如果家长没有非比寻常的强大内心,不要强行进入青春期孩子的世界。”孙宏艳说,有些看起来很恐怖的内容就是孩子的一种宣泄,家长“炸锅”后,可能导致孩子的更加疏离。
 
  摔手机、藏路由器
 
  网络成为青春期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也许,对于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00后来说,线上、线下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们可以很好地在两个世界间辗转腾挪。
 
  但现实是,“天使与魔鬼只差一步”——线上线下两个世界之间的那道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合上。
 
  “我父母工作很忙,刚上中学的时候,他们怕我在外面玩不安全,因为我家离公路很近,而且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条河,所以规定我放学必须马上回家,于是我就开始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现在深圳读高一的男孩马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最初,马嘉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后来发现,“游戏实在是太好玩了,在游戏中我可以构建自己的队伍,我可以战无不胜”。马嘉的故事让人觉得眼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10多年前就接触过很多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当时专家就指出青少年之所以沉溺于游戏:打发无聊时间——找到成就感——沉溺。
 
  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网络游戏在让孩子玩耍的同时,还组建了一个社交平台。这对于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一天天膨胀的、想倾诉而又不愿向父母倾诉的00后来说,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使得他们流连忘返。
 
  越是沉溺于网络就越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越不交流就越产生隔阂,而隔阂越多就更不愿意交流……在这样一个死循环中,孩子们陷入更深的沉溺。
 
  一旦真的沉溺其中,孩子们也会痛苦。“我管不住自己,上课也会悄悄把手机拿出来发上一条朋友圈,也没什么特别要说的,可能就是发个表情包,说一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一会儿拿出来刷一下看有没有‘点赞’,有没有回复,最希望看到有人嘲笑我,这样我就可以开骂了。”静馨说。
 
  无论是沉溺而享受还是痛苦而不能自拔,网络成了孩子与父母矛盾的导火索。“我爸已经摔了我3部手机了。”静馨说。
 
  “我爸爸的办法是藏路由器。”马嘉说,有段日子马嘉只要回了家,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找路由器,找到了就拼命上网,然后在估算出父母到家时间之前把路由器再放回原处。
 
  但是,有一次爸爸回家时间比估算的早,马嘉没来得及把路由器藏回原处。爸爸暴怒了,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衣架就打在马嘉身上,打疼了,马嘉便反抗,那一次大闹之后,马嘉和父母的矛盾彻底升级,与爸爸的关系也进入了“冰河期”。“现在,只要看见他在哪个房间里,我就绝对不会进去。有时,他会追着我说几句话,我基本是:不回答、不说话。”马嘉说。
 
  专家指出,家长时刻要提醒自己,这一代孩子的青春期是与网络密不可分的,“而在互联网上最大的一个规则就是平等。”孙宏艳说,作为网络的原住民,这些00后的潜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平等的意识。父母越强力禁止,孩子的反抗就越大。
 
  不少家长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对孩子太尊重和平等了,才会造成孩子现在的样子。
 
  一位专家指出,孩子小时候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和平等其实并不完全,因为那时候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照顾和引导,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却打心底里想摆脱这些,他们不需要父母高高在上的平等,不过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往往还在因循着过去的做法。
 
  孙宏艳记得自己的孩子青春期时,有一次正因为女儿犯的错误而大加训斥,恰巧这时单位同事的电话打了过来,“我马上调整自己和颜悦色地讲电话。”孙宏艳说,电话结束后,女儿平静地回了一句:“我要是你的同事就好了。”
 
  在孙宏艳看来,孩子的话正好点到了关键,当家长不知道怎样做到与青春期的孩子平等相处时,那么请把眼前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同事、朋友,甚至领导。
 
  没有叛逆更可怕
 
  “乖孩子”可能会成为“妈宝男”
 
  被网络“笼罩”了的青春期如此恐怖,有没有人能够幸免?
 
  “青春期一定会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海娟说,因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只有走过了青春期,一个人才能真正走向成年,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在这样一个自身生理、心理严重碰撞的时期,孩子出现逆反、与家长发生冲突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
 
  与其说青春期一定会来,不如说叛逆一定会来。
 
  “现在孩子的叛逆期越来越早,一个孩子就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了几句,就闹着不上学还要离家出走。”一位小学六年级的老师说。
 
  确实,这两年很多研究都指出,由于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青春期确实正在提前到来。
 
  不过,与此相反,另一个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青春期的延后。
 
  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因为面临中考、高考等繁重的学业压力,所有时间都被占用了,再加上父母过分的迁就或者过分的控制等原因,在该逆反的时候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反,青春期的逆反延后到了大学。
 
  最近,北京的家长闫女士给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看了一张图片,图片中的男孩正坐在书桌前,虽然坐着,仍然能看出他个子已经很高了,鼻子下方黑绒绒的胡子隐约可见,不过男孩子的打扮,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他身上穿着一件毛茸茸的衣服,头上戴着有两个长耳朵的毛帽子,男孩子把自己装扮成了小兔子。
 
  这位姓闫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儿子正在上初三,身边很多家长已经被青春期的孩子弄得焦头烂额,而闫女士似乎没有这么受折磨,很多家长羡慕她有个乖儿子。
 
  不过,闫女士也发愁,因为她每天晚上都要哄着“乖”儿子写作业:先让儿子玩半小时游戏,再写半小时作业,然后,儿子又会提出条件,比如跟妈妈躺一会儿聊会儿天。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儿子要穿着兔子的衣服写作业,“这哪像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呀!”闫女士说。
 
  闫女士是一个企业的高管,由于工作很忙从儿子上学起便把日常带孩子的任务交给了丈夫,虽然闫女士平时管得不多,但却是家里说一不二的角色,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她说了算。
 
  自从儿子上了中学,闫女士从管理岗位上退到二线,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下了,但是儿子的过分“乖巧”,让她很着急。“别人觉得他乖,我却觉得他怪”。
 
  青春期该叛逆而不叛逆,“这种情况更恐怖。”刘海娟说,那些生理上到了成年但是心理上仍未“断奶”的“妈宝男”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久前,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被强势+溺爱的妈妈培养长大的“妈宝男”。
 
  人生就像一部精密的计算机,到了什么年纪必须启动哪样程序是不能跳过的,如果跳过,必然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既然青春期是人生中必然要启动的一道程序,“那么就请用喜悦的心情来迎接青春期,迎接孩子的逆反。”孙宏艳说,因为,争论和争吵,说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正在由感性变得理性;对父母的不礼貌、刻薄甚至挑剔,说明孩子自我意识也在飞速发展,他们正在心目中建立一个自己理想的王国,他们在头脑中已经有了理想的父母、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爱情的样子,有了理想的模样孩子才会有追求的动力;那些有如过山车般起伏的情绪,说明孩子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由于生理发育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变化,让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有些自卑和敏感,因此,可能别人一个眼神就能造成孩子情绪的大起大落……
 
  青春期一定会来,在网络“笼罩”的青春期更加复杂,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道崭新的难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樊未晨实习生王艺霏)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